唐太宗为什么能在休养生息的贞观时期成为“灭国狂魔”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中央进行了一次路线大讨论。以封德彝为代表的多数派主张严刑治国,以魏征为代表的少数派主张宽仁治国。刚刚登基的唐太宗选择支持了魏征。于是以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社会生产力为主要目标的休养生息成为整个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
以休养生息为基本国策的大一统朝代对外往往以防御为主,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就是如此。然而休养生息的唐太宗却化身为“灭国狂魔”,消灭了包括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在内的多个敌对政权。那么唐太宗为什么能在休养生息的贞观时期成为“灭国狂魔”呢?
首先,伟人曾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而唐太宗麾下又汇聚了一批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成长起来的杰出军事家。再加上政治清明和君臣和睦,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几乎都是事倍功半,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战争的成本,进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保证休养生息。
其次,消灭东突厥之后,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天可汗”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唐太宗以此将周边少数民族纳入大一统的国家体系之内。正因如此,贞观时期的很多对外战争都是以少数民族为主力。比如著名的王玄策一人灭国就是借用当地的军队,唐朝未出一兵一卒。
最后,均田制和府兵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进行较为频繁的战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均田制和府兵制在贞观时期迎来了最完善和效果最好的鼎盛时期。这使得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几乎不会加重民众的负担,甚至能促进社会财富的良性分配。
综合来讲,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完善让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几乎不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而圣明的朝廷、优秀的将领以及周边民族的力量又大幅降低了对外战争的成本。因此唐太宗在休养生息的贞观时期成为“灭国狂魔”,这在中国古代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