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侵街”现象呢?朝廷是怎么处理的呢?

现在随着人们对城市的风貌越来越重视,以前的那些街边小贩都已经不见了,街边的一些违章的建筑也都慢慢的被拆除了,现在的街道和城市的规范更加的科学和严格了,那么古代有没有这些问题和困扰呢?他们是如何处理那些侵占街道的违章建筑呢?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坊市制的顶峰。分为皇城和外郭,外郭城主要有居民区和商业区。坊间有坊墙,市有市墙,商业活动也必须在指定的市场进行。而且有严格的宵禁措施,晚上鼓声响后,城门、坊门、市门都要关闭,没有官府的证明,不得在街上行走,违者将受到处罚,当然街道也不允许私搭乱建。一旦皇城有活动,大的仪仗队经过很多市民的生活和商业交易活动都受到影响,这种封闭的制度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然而到了唐朝中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商业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侵街”的现象。很多地方的居民违反规定,把住宅的大门朝街道的方向开放,还有将房屋扩建到街道旁。而且街道上的小贩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坊门、市门都是很早就开张,很晚扔不关门歇业。非常影响人们的正常起居和生活。虽然有官员反映过这些情况,但是由于工程量太大,人手有限,根本无法杜绝。这还是在天子脚下的京城,在其他繁华的城镇,这种现象更加严重,甚至有些地方的街道被侵占到无法行车。

到了北宋时期,很多地方从坊市制演变为街市制,同时禁街的条令也变得宽松了,但是管理宽松带来的后果是,“侵街”的现象更加严重了。唐朝时期的街道比较宽阔,而到了宋朝时期街道就狭窄了很多,再去掉一些排水沟和街道旁的树木,真正的街道更加的狭窄了。并且宋朝时期商业经济非常繁荣,街道两旁往往店铺林立,加上顾客的停留光顾,街道的拥挤可想而知。

大家都知道宋朝时候,开封城曾经多次大火,很多店铺都被烧毁,损失惨重。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侵街”的违章建筑导致的。并且这些违章建筑还经常占用排水沟和绿化带,让环境也变得更加的恶劣。面对这种情况,北宋朝廷决定酌情处理,毕竟说白了,很多人都是为了生计,强行拆除只会造成更多的民怨,下令关系到基本民生的违章建筑不强行拆除,而贵族、官商的侵街建筑,一律拆除。不好拆的商业建筑则加税。虽然没能从根本解决,这可能是最合适的办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