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九白之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九白之贡”指的是清代时期蒙古喀尔喀向清廷进贡“白驼一只、白马八匹”,属于清朝朝贡体系的一部分。满清入关后的一段时期内,清廷对一些尚未归附的蒙古部落强制推行朝贡制度,“九白之贡”的背景是清朝势力的扩张与喀尔喀各部的衰落。17世纪50年代,喀尔喀部的主要首领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等人相继死去,喀尔喀各部权力斗争日趋激烈,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清朝面前力求妥协。因此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月,喀尔喀部派遣三名大台吉率团来京议和,并呈给清廷的书信,内容有着明显示弱的意味。
到了第二年,即顺治八年,有些喀尔喀的首领依从清廷的要求已开始进贡九白了。同年十二月,清廷遣使到喀尔喀,正式提出喀尔喀年贡九白的要求。随后,喀尔喀九白年贡开始成为定制。喀尔喀之所以会答应清廷的要求,与清廷制定贸易禁令有关,清廷规定内地不可擅买喀尔喀等部的驼马。这一贸易限制影响了喀尔喀部民众的生计,因此喀尔喀诸汗不得不做出让步。顺治十六年是喀尔喀各部与清廷正式修好的年份,喀尔喀向清廷年贡九白,同时清廷取消贸易限制,并赏赐大量财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喀尔喀各部的物资需求,这也成为喀尔喀蒙古被纳入清朝制度的开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喀尔喀与卫拉特准噶尔部发生军事冲突,噶尔丹率兵打进蒙古高原中心地带,喀尔喀各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南迁投奔清朝。康熙三十年,清廷举行多伦会盟,喀尔喀正式归附清朝。
九白年贡的时间一般开始于阴历九月,这时喀尔喀部派出的贡使从当地出发,历时一个月左右,至十月中旬到达北京;贡使代表喀尔喀部向清廷进贡后,会受到清廷的赏赐,比如说顺治十二年(1655年):“每年进贡九白之扎萨克等赏给重三十两,银茶桶各一、茶盘各一、缎各三十、布各七十…”并由礼部专门负责筵宴。其后贡使一般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右离京,大概在明年一月底或二月初,返回库伦。整个行程约5个月。
在清朝,九白年贡具有典型的外交意义。作为清代朝贡体系的一部分,九白年贡一方面增进了喀尔喀部与清朝的交流,增强认同感,正如时人所评价的:“投诚向化,以次为信。故不可不一岁无九白贡也。”同时,九白年贡也被视为清朝与蒙古交往的政治基础、表示君臣关系的法律制度,以此将喀尔喀各部纳入到清朝的统治之下。同时,清朝不仅给予贡使优待,而且对地位重要的王公,清廷又给与御前、乾清门行走的“荣誉”,使其蒙受皇恩,更加效忠朝廷。可以说,九白之贡是建立在清朝国力强盛的基础上的,因此到了晚清,国力渐衰,清朝对蒙古的控制力削弱,九白之贡之制也难以继续维持。因此在宣统三年(1911年),八世哲布尊丹巴宣布“自立”,九白年贡制度自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