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他的为官之道时怎样的?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曾国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管子曰: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懂者大,则其所立亦大。意思就是说人生之路,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

在管子看来,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一个人成就事业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

从古到今,纵观各朝各代有成就之人,确实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以及为人处事上都是谨慎行事,谨言慎行,谨始慎终的。

曾国藩是这类历史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终身都以慎为规,慎行慎思。

随着镇压太平军的成功,曾国藩的权势越来越大,接触的高官也越来越多,要想在其中游刃有余,曾国藩加地谨行慎恩,尽量的将事情做得更周全,不留下缺点和漏洞,以免受到别人的指责或被其他人抓住把柄不放,因小失大。

1861年九月,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联合起来,发生政变,八位顾命大臣被囚禁。不久,四人被处死,另外四个人革职。

肃顺是顾命大臣之一,他为人比较洁身自好,是当时少有的开明之臣。

曾国藩很敬重他,与他交往也较为密切。现在慈禧要肃清肃顺一党,曾国藩受到了牵连,这样他感到很大的恐惧。但是有人劝他自立,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而是静观其变,毕竟他对清朝是忠心的。

曾国藩静观其变,并不代表他不对时局进行观察和分析。

当时曾国藩十分的谨慎,他分析后料到慈禧太后不会对她怎么样。

因为毕竟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平定,湘军仍然是保护大清江山的一道坚固的屏障,同时,如果要处理曾国藩,那么必然会引起各路湘军的动荡。

因为谨慎的分析透局面和形势,曾国藩才能够不动声色的静观其变。

当然,慈禧也是一个聪明的人,她知道如果得罪了曾国藩,她也下不来台,到时候她要面对湘军和太平军的双重威胁,于是她不仅不清算曾国藩,还不断他给曾国藩加官晋升,任钦差大臣,封两江总督,统辖四省军政。

如此丰厚的加封,曾国藩没有受宠若惊,反而心惊胆跳,他给弟弟写了封信,道:

“余自十五至二十二日连接廷寄谕旨十四件,倚畀,权位太尊,虚望太隆,可悚可畏。”

几个月后,曾国藩被加授为协办大学士。曾国藩权力如日中天,渐居高之众人之上,平安无事地在屹立于官场之上,直至离开人世,这与他的谨慎行事不无关系。

曾国藩在为官生涯中,他总是以古人为鉴,以今人为镜,在官场处世上低调谨慎。

人生总是得意的时候可能会一年升迁数次,而失事的时候又会一落千丈,因此,他认为无论是得意或失事,以“慎”为航,宽容应对,这是他在官场透实而真切的领悟。

这领悟写在他给黄翼升的信上道:

“吾辈久居高位,一有不慎,名声邵阳损,为小心谨慎,时时若有愆尤在身,则自然无过矣。”

曾国藩的一生能有非凡的成就,与其为人谨慎、低调是分不开的,他恪守自己的本分,更将越名越位的事情视为做人的大忌,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常言道:“枪打出头鸟。”对成大事的人而言,越高位的事应该慎而又慎,应该远离雷池,不越雷池一步。

作为一个谨守儒家传统的封建知识分子,曾国藩能在功成名就之时安于平淡,低调处世,谨慎行事,这是一种高风亮节,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为人处世是一门艺术,更需要考验人的智慧,当然,智慧也不是天生带来的。大家看到曾国藩处理的圆融、巧妙和胸有成竹,都是来自于学习和思考。

曾国藩在湘军创建的初始作战中总是屡战屡败;在初入官场时,处处争强、时时果敢,吃亏不少,这都是得益于他的学习与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