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喜不喜欢历史,总会听到孝庄太后这响亮的大名。孝庄对清王朝的稳固起到了连皇帝都无法比肩的作用,但是死后却38年没被埋葬。这其中由来,我们就不得不深挖一下孝庄的经历了。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孝庄13岁下嫁皇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妃子,当时正是明末东各部落混战时期,孝庄出身显赫,可为了政局,最终还是以政治联姻纽带的作用被出嫁。皇太极也是孝庄的亲姑父。
在这里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这时候正是后金崛起的阶段,随着后金势力的崛起,孝庄逐渐卷入政治斗争中,凭着自己卓越的政治头脑,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晓庄皇后经历了清初的三朝,这三朝,正是清朝从混乱到稳定的一个关键阶段,正是因为孝庄为清朝的统一做出的贡献,也被后人称为【清朝国母】。
彼时皇太极猝死,各位皇室兄弟不惜兵戎相见,为求权力。这时候的孝庄凭着自己的政治智慧笼络各方势力,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多尔衮和代善。
终于把自己年仅6岁的儿子扶到了皇位,也就是日后的顺治帝。顺治帝,也成了清朝入关的第一任皇帝。在众多皇子中选出来一个顺治(福临),并且还能让多尔衮点头同意,根本就想象不到孝庄到底是怎么说服多尔衮的。所以后世才有一个谜团,那就是关于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件事还有一首诗: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掖庭又说册阏氏,妙选孀闺足母仪。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1650年出现,造成的影响轰动一时。民间一直流传孝庄下嫁给了摄政王多尔衮,但奇怪的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佐证这件事的相关史料,不过不排除这段历史被后人和历代帝王隐藏了。
顺治在位11年后驾崩,年仅三岁的玄烨即位,从此康熙皇帝出现了,孝庄也正式成为了太皇太后。康熙幼年丧父丧母,从小都是被皇祖母孝庄抚养长大,三岁即位后又是依仗孝庄辅政。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孝庄的同意,可以说康熙这个孙子当得太称职了,对皇祖母的照顾简直是体贴入微。
康熙一片孝心孝庄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孝庄于慈宁宫去世后,留下的遗诏清清楚楚记录着康熙到底有多孝顺,在遗诏里孝庄写道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全靠康熙的一片孝心。
而此时问题就出现了:孝庄太后为了清朝稳定呕心沥血,康熙的孝心千年罕见。这么伟大的女政治家,这么贴心的孙子都聚起了,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孝庄死后38年,康熙都没有埋葬祖母。
而且孝庄并没有与丈夫皇太极合葬于关外的昭陵,而是要求自己死后被葬于昭西陵,这个要求就有些情理之外了,也引发了很多揣测。清朝官方历史把这件事藻饰成了这样:
孝庄是因为惦记康熙和顺治,又不想在皇太极和孝端皇后陵前动土,才会选择把自己安葬在昭西陵。
可是把祖母安葬在昭西陵这件事实在是太难办了,所以孝庄的梓宫只好一直停留在宫里,停放在顺治孝陵之侧。
直到1725年(雍正三年),雍正服父丧27个月,才开始动工兴修昭西陵。咱们历来都讲究“入土为安”,但康熙30多年没安葬自己的祖母。雍正对这件事解释为:
康熙与祖母感情太深了不忍下葬!
可谁都知道这理由可说不过去,这其中一定会有迫不得已的隐情。后人发现康熙对祖母孝庄,除了孝之外,似乎还有另一种微妙的感情:愧疚!
但是,康熙对于孝庄的这一份歉疚是哪来的,就不得而知了,必然是一段不可告人的隐痛。
这段隐痛很可能就是孝庄当初为了保住皇太极的遗孤保住皇太极一生奋斗来的事业,不得已做出了些有悖伦理的事情。
这件事也能从世俗和理法角度解释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了。这本身就让孝庄遭受了委屈,又背负着不白之冤。
所以人们认为让康熙隐痛的,很可能是这段不可告人的历史。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尔衮当时势力如此庞大,谁都没放在眼里,但偏偏顾忌孝庄太后的原因。此时多尔衮能夺皇位而不夺,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孝庄了。
其实孝庄和多尔衮的确有些不清不楚的地方。这两人本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且多尔衮去世后我们看看受到了什么待遇。
多尔衮死后被追谥为诚敬义皇帝,用的是皇帝丧礼,排位列入太庙!这是什么排面?这种待遇除了皇帝本人,只有以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的生父才有的待遇!皇叔和辅政大臣,根本没有这个资格。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晓庄皇后也许没有下嫁给多尔衮,但失身很可能是真实的。
康熙完全了解孝庄当年辱身保全皇太极江山的用心良苦,所以才对孝庄无微不至,心怀歉疚。虽然不能葬于皇太极的昭陵,但是康熙不忍心让祖母孤独地葬于别处,因此才形成了停棺38年无法下葬的局面。
其实不仅康熙如此,朝中大臣也一定会了然于胸,才对孝庄遗体保存这几十年的事无人催促。
孝庄太后一生多次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政治头脑和手腕挽救着大清王朝的统一,从开疆拓土到康乾盛世,孝庄的作用根本不能用“不能估量”四个字形容了。
这五千年上下后妃中上万人,孝庄太后真可谓是后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