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相比 两者谁强谁弱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周作为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最鼎盛的朝代,它所完善并沿用的分封制给国家的兴荣带来了一定的助力。

整个西周早期的繁荣局面,都离不开分封制的支持。那么,为什么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后却没有选择继续沿用西周分封制呢?

相反,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了“郡县制”这一地方行政管理体系,这是一条与分封制截然相反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西周在分封制的助力下延续了百年统治,而秦朝则是二世而亡。这样的差异,是由国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造成的吗?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先了解这两项制度的基本内容。

西周分封制

1、分封制:依靠《周礼》来维系的社会等级制度

分封制并非西周首创,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初见雏形了。到了西周时期,周公旦在殷商分封制的基础上对它做出了一系列完善,并将宗法制贯穿其中,最终形成了以宗法思想为核心的西周分封制。

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天子将自己的土地分别分封给姬姓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并称他们为“诸侯”。

与此同时,诸侯们也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再分封,那些受封的人称为“卿大夫”。以此类推,卿大夫还可以继续进行分封,其下一阶层称为“士”,也就是西周贵族体系中地位最低的一个阶层。

如此层层分封,最终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一个森严的等级体系。为了维持这一等级体系的稳定,周公旦还创造了《周礼》,要求社会各阶层都要按照《周礼》的规范来行事。

2、西周分封制的意义

在分封制的维系之下,西周诺大的疆域都被有效地管理起来。无论是南方的百越之地,还是西北蛮夷之地、东海盐肆之地,都被有效地划归进西周的统治之中。

而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百姓会逐步被中原文化所影响,对于民族融合有着极大的裨益。

同时,一些强大的边境诸侯国也会不断征伐周围的夷、戎、狄,从而兼并他们的土地,有利于中原文化的对外渗透。

对外兼并战争也会带来一定的收益,加速了资本的积累,给国内奴隶制经济提供了发展基础。

秦朝郡县制

1、郡县制的作用

秦朝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独立性不足。分封制下,地方长官也就是那些被分封的贵族阶层,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享有高度的自由,几乎就相当于是一方土地的“天子”,极容易导致分裂危机。

而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则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他们只有帮助皇帝治理地方的权利,而关于这一地该实行什么政策、赋税该收多少钱、军队该备多少人等问题,都是皇帝说了算。郡县的长官只负责执法治理,对于这些重大事项没有决定权。

地方长官的权限越大,相应的,中央对于地方的把控力就会变小。而郡县制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不断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从而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割据。同时中央还会通过考课和监察的方式来监督地方长官的业绩,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郡县制的影响

郡县制下的长官只拥有极小的治理权限,还要时不时地面临中央的考核,可以说是十分难做的。

而正是因为这样严苛的条件,才保证了地方长官不生贰心,兢兢业业做个“高级打工仔”。从而使皇帝既能够有效地治理地方,也不动摇中央集权的权威。

秦始皇为何弃“分封”而选“郡县”

1、分封制的弊端已在春秋战国时期暴露无遗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和他们一早就开始在国内实行县制有关。早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统治者就已经意识到分封制对于秦国力量的蚕食,因而一改前态,开始在国内实行县制。由秦王自己任命长官,一切权益还归秦王所有。

可以说,秦国统治者一早就看出了分封制的弊端。而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六国建立秦朝,很大程度上也是托了分封制固有弊端的福。既然已经知道分封制潜在的巨大风险,秦始皇又怎么会继续实行它呢?

2、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相比与分封制,秦国后期在国内实行的“县制”就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在秦朝建立后,廷尉李斯提出将秦国的“县制”与楚国的“郡制”综合起来,在国内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衡量再三,觉得郡县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有着极大的好处,不仅不要付出土地,还能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控,实在是一举两得的良策。

郡县制确实给秦朝的发展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郡县制的弊端也在秦二世时期暴露无遗。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更强调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素质。

天下之臣,莫非王臣,各地长官都听从皇帝调遣,倘若皇帝不能英明决策,那么地方也会跟着遭殃。

而秦朝后期,正是因为胡亥赵高等人的昏聩,这才导致了国内四处荒芜的惨淡景象。秦朝之亡,罪不在郡县制,而是整个统治阶级。

参考文献:《史记·始皇本纪》、《东周列国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竹书纪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