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秋时期的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西周末年,周幽王与缯国、申国和犬戎的联军遭遇而在战争中被杀,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是有明显区别的。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谦谦君子式的贵族战争,其实就是约架。
可以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齐国要攻打鲁国,齐侯给鲁侯打电话:“喂,是鲁侯吗?我是齐侯。”
鲁侯说:“齐侯你好,我是鲁侯,给我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齐侯说:“是这样的,我看你不顺眼,后天有空吗?我们打一架。”
鲁侯说:“后天吗?可以,在什么地方?”
齐侯说了一个地点,两人又详细说了些打仗的事情,然后互相道别。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就在约定的地点摆开车阵,然后开打。
这就是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的战争,说白了就是贵族间的政治游戏,点到为止。在师出有名的情况下,双方约定时间、地点、战车数量等,然后开战。战争中要遵循一定的战争礼义,比如不鼓不成列,大家被约束在一个框架内打仗,通常战争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参战人数也少、战争规模小、造成的影响也小。
一般来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基本都在一天之内结束,个别战争可能会持续两天,但并不多,而且,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一个非常的特点就是:威信和面子比实际所得要重要的多。
与讲究战争礼义的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则主要是有职业军人参与领导的兼并战争,意在争夺资源和土地以及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所以无论是持续的时间、战争的规模、参战的人数以及造成的影响远大于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是相当残酷的,比如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余万降卒,在列国间引起了轰动,这样的事情是万万不可能发生在春秋时期的。
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相比,春秋时期的战争简直就是小打小闹,只不过是一种政治游戏。但即便如此,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也是相当精彩的, 自齐桓公开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名为代周天子讨不臣,实为威服诸侯为自己谋私利,就有了所谓的春秋五霸。
春秋史就是一部诸侯争霸史,周天子式微,谁都想做大哥,领着一群小弟征讨不听话的诸侯国,威服对方,让对方臣服,承认自己的大哥身份。所以我们看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点到为止的,威信和面子很重要。
再结合战国时期的残酷兼并战争,很多人就以为春秋时期的战争既不会掠夺财物也不会侵占土地。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觉,这里可以参考两组数据来说明,其一,周武王灭商立周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武王、周公旦和周成王三人就“立七十一国”,再加上后来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到春秋初期,诸侯国的数量大约在150个左右,而到了春秋末期,诸侯国的数量顶多也就二十余个,也就是说有春秋时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消失了,怎么消失的?自然是被别的诸侯国灭掉的。
其二,许倬云在《变迁中的古代中国》中记载了这样一组数据,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有时候一年之内就有好几场战争。要知道战争是相当烧钱的,仅仅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让对方臣服,叫自己一声“大哥”就不停地开战,那需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
要求不抢财物、不占土地,春秋的那些大国早就把自己给耗尽了。
无利不起早,面子和威服之外,财物、土地和其它的利益也是战争所求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只不过没有战国时期的兼并那么明目张胆而已。春秋无义战,即便是春秋时期,其实已经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式微,诸侯国为了自保开始发展自己,扩大地盘,诸侯之间的战争自然也就开始了。
不过春秋时期毕竟周天子还有一定的威信,因此大型的攻灭战很少发生,也就是说诸侯大国和诸侯中国很少会被攻灭,这样很容易引来其他诸侯国的联合攻伐,得不偿失,但小的诸侯国被攻灭则是很正常的事情。
春秋初期的第一强国郑国原本在西周末期只是一个畿内小国,为了发展,三代郑伯将郑国东迁,不断占有别的诸侯国的土地才终于让郑国成为春秋初期的一个强国,后来沦为二流小国,只能说郑国很背,处于四战之地,成为晋楚争霸的牺牲品。
还有春秋春秋初期的晋献公,晋献公可是号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兼并了十七个小国,才让晋国成为春秋一大国,为后来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当时的史籍中很少记载财物的抢夺,但想来也不可能不发生,土地都抢了、占了,财物难道会放弃?
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也并不是没有财物的抢夺和土地的占有,而且这还是极为平常的事情,即便是尊王攘夷的春秋五霸,也并不是没有攻灭小的诸侯国,占有财物和土地,只要理由得当,小国不过就是盘中肉,该吃还是要吃的。
就拿齐桓公来说,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也还是攻灭了谭国、遂国、鄣国的小国,既然灭了他们,那他们的土地自然就并入齐国的领土中了,这难道不是掠夺土地,这其中没有掠夺财物。
当然既然是霸主,自然有点霸主的样子,就是要罩着自己的小弟,带领小弟们向周天子纳贡,攻打戎狄等,自然抢夺土地的行为就可能会隐晦很多,至少很少攻灭小国,顶多就是战争结束之后,应下对方的求和,战败的诸侯国很可能会献上土地,这其实也是一种抢夺土地和财物的行为。
即便不为了财物和土地,也有其他的具体利益想要谋求,比如签订某些利己的盟约。齐桓公因为蔡姬改嫁的事情曾领八国联军攻打蔡国,蔡国败了之后,齐桓公继续领军南下,不日达到了楚国的边境。
楚国派来使者说以风马牛不相及,管仲则将西周时期昭王南征不返和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的事情拿出来作为出师的理由,双方僵持不下,最终签订了“召陵之盟”,这里面就不涉及土地和财物,而是其他方面的利益分割。
综上,春秋五霸发动战争所图的是什么呢?其实多方面的,比如争夺和巩固霸主地位,周天子都要在他面前矮上三分,底下更是有不少小弟,时不时进贡,更能得到土地和财物,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利益。总之,好处是很大的,要不,晋楚之间就不会有百年的争霸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