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兵变后,李亨是如何将李隆基赶下皇位的?

马嵬驿兵变后,李亨是如何将李隆基赶下皇位的?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繁华如唐朝,长安城的皇宫中繁花似锦,一位年过半百的皇帝,牵着一位倾国倾城的妃子,正在御花园观赏牡丹。天朗气清,皇帝觉得缺少点趣味,便让宦官高力士去请一位名满京华的诗人过来,为眼前的场景写首诗助助兴。诗人提笔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美,花美,人更美。这就是唐朝的开元世,写诗的人,名叫李白;赏花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爱妃杨贵妃。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到了李世民的重孙李隆基执政时期,唐朝的繁华已经到达鼎盛。李隆基27岁登基,立志做盛世之君,登基之初,他任用姚崇等人为宰相,改革时弊,恢复民生,创造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开元盛世。

然而,这种繁华很快让李隆基迷失自我,他渐渐生了骄奢之心,不再听取大臣的谏言,不再关心民间的疾苦。他开始宠信宦官,开始经营他和杨贵妃之间的“千古之恋”,就这样,安禄山瞅准了时机,发动叛乱,繁盛的大唐,轰然倒塌。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宰相杨国忠以及太子李亨等人仓皇逃走,大军走到马嵬坡时,士兵窜逃、百官奔命,眼看大势已去。此时,一个关键的人物策划了一场极具意义的政变,这个人就是太子李亨。

唐玄宗有31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李瑛早年被封为太子,但被唐玄宗所忌,最终被杀。李亨是唐玄宗的三子,自幼处事谨慎,他被封为太子之后,虽然心有大志,但为了不步兄长的后尘,一直极力隐忍。

唐玄宗是一个非常“霸道”的帝王,太强势的太子容易威胁皇权,所以唐玄宗一直借宰相李林甫、杨国忠打压太子。李亨身为太子,唯有隐忍不发才有活路,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太子李亨终于下定决心,改变局面。

安史之乱的爆发,除了唐玄宗昏聩、安禄山狡猾之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杨国忠权倾朝野,和安禄山不对付,安禄山起兵反叛的表面理由就是为了杀掉杨国忠。所以在大多数人眼中,杨国忠罪不可赦。但杨国忠是唐玄宗的宠臣,即使情况如此,唐玄宗仍然信任杨国忠。太子李亨早对杨国忠心存不满,暗中派心腹宦官李辅国拉拢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三人密谋除掉杨国忠。

于是,陈玄礼在军中散播杨国忠叛变的假消息,唐朝的士兵们听闻消息后怒不可遏,当场砍杀杨国忠。因为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将士们逼唐玄宗除掉杨贵妃,唐玄宗见大家如此愤怒,虽然不忍心,但担心引起哗变,不得不下狠心勒死了心爱的杨贵妃。杨贵妃已死,再加上唐朝大厦将倾,唐玄宗心灰意冷,打算让太子暂领天下兵马。这就是著名的“马嵬兵变”。

唐朝的兵变,往往伴随着政权的更迭,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导致李渊失势,李世民成功登基。 “神龙政变”促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辟。“唐隆政变”让政权回归李隆基父子之手。而现在,发生的“马嵬兵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太子李亨掌权,唐玄宗失去了兵马大权。

实际上,从唐玄宗仓皇出逃之时起,他就有禅位给太子的想法,如今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赐死,陈玄礼也站在了太子身边,唐玄宗不得不将天下事全部交给太子,封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北上平叛,而唐玄宗则继续南逃。

太子李亨奔赴灵武,收拾残兵,带领郭子仪、李光弼开启了平叛之路。当年,李亨在众将的拥立下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但此时,唐玄宗身在四川,并未退位,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唐朝出现了两位皇帝。李亨登基后,尊自己的父亲唐玄宗为太上皇,派人去南去成都,通知唐玄宗。唐玄宗得知儿子提前称帝,并不惊讶,对来人说:朕称太上皇,军国大事早就应由皇帝处理了。

言下之意,他不惊讶,也坦然接受,甚至说,他早就想退位了。

灵武登基,唐肃宗作为太子,在未经唐玄宗同意的情况下提前当皇上皇帝,唐玄宗为何不惊讶呢?并且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首先,唐玄宗虽然创造了开元世,但他却险些将大唐引入末路,唐玄宗从盛之君,差点变成了亡国之君。在百姓心中,唐玄宗已经走下神坛。

其次,此时的唐肃宗,已经成为平定叛乱的旗帜,不仅兵权在握,而且声威俱在,在唐朝文武百官心中,唐朝的最高权力交给唐肃宗,显然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说到底,从马嵬兵变,唐玄宗将兵权交给李亨时,他早已知道有朝一日,自己注定无法掌控太子。若太子平叛失败,唐玄宗需要继续面对惨剧,若太子平叛成功,唐玄宗注定永远“退居二线”。唐朝“盛产”太上皇,而唐玄宗,是最尴尬的太上皇。

唐玄宗创造了一个繁华的世,又亲手毁了它。唐肃宗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唐朝于危局,但唐朝弊病难处,后继帝王,已无力再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