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的唐末状况有多混乱?

在唐末乱世中,当时的各地方军政长官都想避免实力消耗,在大唐中央政府和黄巢之间左右逢源,抓紧时间把大唐的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私人集团财产。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这种背景下,当他们看到黄巢大军一路向关中杀去,自然是不约而同地闪开一条大道,任由黄巢冲过去。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黄巢大军所过之处,那是所向披靡。

在这种背景下,广大的草根看到黄巢一副杀遍天下无敌手的样子,更是纷纷加入他的队伍,据说一支约有六十万人的大军很快就杀到了潼关脚下。

面对这种阵势,大唐皇帝自然只能赶紧跑路了,而跑路的方向自然也不用说,那就是中央政府苦心经营的大西南。

在唐玄宗时代,皇帝在选择出逃路线时还有向北向南的分歧,此时的大唐皇帝实在没得选择了。

安史之乱后,回纥吐蕃势力巨大,大唐帝国的西北地区早已没有什么纵深可言。在这种背景下,大唐皇帝几乎是别无选择的只能向西南逃窜。

皇帝在向西南逃窜时并没有和朝臣打招呼,而是直接就领着宦官趁夜逃走了,太多的官员都来不及跟着皇帝出逃,等黄巢进入长安时,差点被屠杀殆尽了。

上日夕专与宦者同处,议天下事,侍外臣殊疏薄。庚午,左拾遗孟昭图上疏,以为:“去冬车驾西幸,不告南司,遂使宰相、仆射以下悉为贼所屠,独北司平善。”

很多人都说,这皇帝做事情太不着调了,居然不想着通知一下朝臣。实际上,如果皇帝和朝臣打招呼,那肯定会坏事的。

对此,只要看看靖康之难时,徽钦二帝和朝臣商量出逃的结果就可以知道了。你和朝臣商量,朝臣肯定会用大道理把你拘在帝国都城,绝不会让你跑路的。

对此,只要看看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的事,就可以知道了。皇帝和群臣商量跑路的结果,就是朝臣拿大道理,把皇帝拘在帝国都城,绝不会让皇帝跑路的。

当然了,皇帝死守帝国都城,被敌人一锅端了,人们只会把皇帝编排成个二傻子,因为让你守个城都守不住,真是一个废物点心。

或是干脆就是笑你迂腐,因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你竟然死守一个座绝望的城池,有点脑子没有?

留在都城内的朝臣,被随后过来的黄巢一通乱砍乱杀,人们通常归于皇帝没有及时通知他们,这其实就是甩锅而已。如果他们真有心跟着皇帝走,肯定有的是机会,一切就看他们愿意不愿意了。

皇帝是当天上午出走的,黄巢军队当天下午进入长安城。

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令孜帅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门出,惟福、穆、泽、寿四王及妃嫔数人从行,百官皆莫知之……晡时,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安。

我们的问题是,跟随皇帝出逃的人有多少?

如果皇帝只是领着一些太监出逃,那剩下的人,为什么不好好防守长安城呢?何至于让长安城在几个小时后就失守?就凭他们这种守城的表现,皇帝留在长安城,那不是等着当俘虏吗?

如果皇帝把军队都带走了,所以长安城无法进行防守了。现在的问题就是,那样多的人都可以和皇帝一块逃出长安城,你没有和皇帝一块出逃,能怪谁呢?

从这层意义上讲,皇帝当机立断出逃并不值得非议,因为当时已无法守住长安城了。皇帝留在长安城,恐怕就和后来留在北京城的崇祯皇帝一样。

皇帝出逃后,只有宦官们大批追随,更证明宦官才是皇帝最嫡系的力量,因为他们的利益与皇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皇帝出逃后,留在帝国都城的官员,就在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的率领下,集体出去迎接黄巢了。

金语大将军张直方与群臣迎贼灞上。

皇帝出逃后,就看他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如果皇帝的影响力足够,各种力量自然还会向他靠拢,或是都会继续高举他的旗帜;否则,皇帝就会变成孤家寡人的。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也是毫无预兆的率众逃出长安城。第二天,有很多官员去上朝,进入宫内,才忽然发现,皇帝已经出逃了,于是整个帝国都城遂乱成一片。

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上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曰:“无为贼守。”上愀然曰:“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不知上所之。于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

而在逃出长安城后,唐玄宗就问高力士,你说哪些官员会跟过来,哪些官员不会跟过来?

高力士说,您对张均父子很好,他们肯定会跟过来;您对房琯不太好,他估计不会跟过来了。而结果呢?房琯来了,而张均父子留在长安城不愿意逃出来。

上之发长安也,群臣多不知,至咸阳,谓高力士曰:“朝臣谁当来,谁不来?”对曰:“张均、张垍父子受陛下恩最深,且连戚里,是必先来。时论皆谓房琯宜为相,而陛下不用,又禄山尝荐之,恐或不来。”上曰:“事未可知。”及琯至,上问均兄弟,对曰:“臣帅与偕来,逗留不进:观其意,似有所蓄而不能言也。”上顾力士曰:“朕固知之矣。”即日,以垍为文部侍郎、同平章事。

从唐玄宗出逃时的内容,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军政官员大多没有及时跟皇帝出逃,那是因为他们对黄巢抱有一定的幻想。

就如安史之乱后,张均父子对安禄山抱有一定的幻想,所以知道皇帝出逃后,依然留在长安城,没有跟随唐玄宗的意思;而房琯愿意追随皇帝,哪怕皇帝没有通知他,他也会在随后赶过来。

众多官员不愿意和皇帝一块出逃,那是因为在政治宣传中,黄巢是一个毫无理性的杀人魔王,而在现实的政治操作中,官员自然知道,黄巢既然能做大做强,肯定是一个善于团结各种利益群体的政治家。

从理论上,黄巢进入长安后,获取最大利益的方法大约是这样的。

第一、就是全面接管中央政府国库的财富,然后维持旧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对普遍既得利益者的既然利益,显然也不会构成显而易见的侵害。因为这些财富,就算黄巢不接管,别人也享用不到啊。

第二、那就是没收跟随皇帝出逃的贵族、军政长官的财富,因为这些人,一心与革命力量顽抗到底,自然应该没收他们的财富。

第三、对决策层的高级官员(三品以上的官员),进行各种甄别后,如果愿意加入革命队伍,就重用他们,如果一心与革命力量为敌,就干掉他们、没收他们的财富。

作为执行层官员(四品以下的官员),全盘保留,总而言之,你们以前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只是你们以前给大唐皇帝工作,现在给革命领袖黄巢工作了。

唐官三品以上悉停任,四品以下位如故。

当然了,前提是你们愿意加入革命队伍,如果你们给脸不要脸,自然是一律都干掉、并且没收他们的财富。

第四、派出大批使者,向各地的军政长官传达革命已经胜利的消息。

总而言之,你们现在愿意加入革命的队伍,我们一律欢迎;当然了,如果你们想和革命对抗到底,等革命大军杀过去,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

再总而言之,以前在大唐帝国专制、残暴、腐败的统治下,你们虽然一心为国为民,但是受到昏君奸臣的阻挠,那是有心无力,现在黄巢来了,你们可以在黄巢的带领下,共建一个美好的新社会。

事实上,黄巢进入长安后,从整体战略上一直就是这样做的。而且从理论上,黄巢肯定也会这样做啊。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太多的大唐政府官员,都有意无意地对黄巢心存幻想。问题是,他们显然没有想到,革命的余波实在太大了,这种余波,就是黄巢也无法控制。

总的来说,任何政治理论,面对现实的利益冲突,那都是苍白。

从纸上谈兵的角度来看,黄巢追求最大利益化,就是按我前面说的那四点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且从整体战略上,黄巢也就是这样做的,问题是,在具体操作时,它肯定会走样的。

我前面分析了,黄巢一系拥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可以让无数草根可以跟着逆袭,现在黄巢突然向既得利益集团伸出橄榄枝,那些把头撇在裤腰带上革命了半天的草根们怎么能接受呢?于是,他们自然会高呼,我们要革命到底!

因为不继续推行杀富济贫的战略,跟着黄巢干革命的草根们,怎么可以获得现实的利益呢?因为不推行杀贪官污吏的战略,跟着黄巢干革命的草根们,怎么能清晰地看到向上爬的通道,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隙和空间呢?

既然如此,黄巢虽然装了半天人模人样,终于还是让人看到了他魔王的本质,因为黄巢折腾来折腾去,还是信奉打砸抢、胡乱杀人那一套啊。

巢馆于田令孜第,其徒为盗久,不胜富,见贫者,往往施与之。居数日,各出大掠,梦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