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权力之下,亲生骨肉,反目成仇,兵刃相见。古往今来,司空见惯,权力金钱,欲望沟壑,难以填充,利益至上,唯此真理。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封号,随后立即篡位称帝。同年,他有心铲除弟弟曹植,以免后者图谋不轨,这才留下传唱千年的《七步诗》。曹植在诗中以豆萁类比兄弟,暗示兄弟之间反目成仇,最终保住自己的性命。其实,在历史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清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以及唐朝玄武门之变。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权力即代表身份、地位,兄弟、父子之间为争夺权力,不惜兵戎相见,期间更是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计。曹植通过自己的才华成功保住性命,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如此幸运,最终惨死亲人之手。
例如,唐代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李建成,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认为李建成为典型的纨绔子弟,因眼红弟弟李世民功劳卓著,本想联合三弟李元吉杀害李世民,反被对方先下手为强。而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开创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为唐朝后续的巅峰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史书往往由胜者撰写,所以史书中对玄武门之变的描写深受专家质疑,他们认为玄武门之变另有隐情,李建成本人也绝非一无是处,只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具体的史料证明。直到在我国甘肃地区发现一座墓碑,才为后人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长子,其才能丝毫不弱于李世民。隋朝末年起义军层出不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当时众人皆劝李渊起兵造反,可正巧李建成不在太原,李渊表示等到李建成归来再行起义之事,可见李建成在李渊心中地位之关键,对他极其器重。
随后,在霍邑之战中,李渊率军诈败佯装撤退,敌军见状立即出城追击,李世民同李建成这时突然杀出,大败敌军。可在《旧唐书》中,这一战全部归功于李世民,将李建成之功劳抹杀,故意抹黑他,再一次验证史书记载不实,李世民恐被后世诟病玄武门之变,才刻意美化自己,污蔑李建成。
武德元年,李渊正式称帝,但此时国内还有一些起义军势力未曾解决,李建成率军先后平定山东、同李世民击退突厥。虽然李建成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战功没有李世民那般显著,但他的能力同样突出,多次击败敌军,在军事方面并不逊色于李世民。
另外,李建成手下能臣众多。大家所熟知的魏征,他便曾是李建成的部下,之后不仅为李世民器重,还进入凌烟阁之中。还有像唐初名相王珪,武将冯立、马三宝等人,都曾是李建成的手下,这些人为唐朝的建立与后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可雄才大略的李建成,最终还是死于玄武门,为后人留下无数谜团。
直到上个世纪,历史学家才在一座墓碑中找到答案。该墓碑详细记录了唐朝初期常何的人生经历,他原本是瓦岗寨的一名将领,随着领导者李密一同投降归附于李渊,之后便一直跟随李建成作战。等到隋朝灭亡,李渊的军队相继击败其他起义军,正式建立大唐,常何也因功劳卓著得到封赏。
按理说,他本不可能被卷入那场皇储之争。直到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将常何调入京城玄武门当差,这才成为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皇位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墓碑上这样写道: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
而李建成想到此人曾在自己军中当值,自然会站到他那一边,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早已将此人收买。
在历史上,常何并不出名,却成为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不仅帮助李世民成功截住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还阻挡住两人的上千名府兵,为李世民杀害二人争取到更多时间。但事后常何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与升迁,或许李世民认为此事并不光荣,才不愿意重用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常何。
不过,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一千三百多年,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思考如何与他人相处。在今天,同样有兄弟姐妹因利益纠纷、争吵不断。大家应该认识到,利益固然可以带来美好的生活,但亲情才最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