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完全有才能和威信来取代刘禅,为什么他没有篡位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之于蜀国,之于刘备刘禅两位主公,竟然都是如此的忠诚,至死方休,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和学习的,那么,诸葛亮为何如此忠诚于刘氏父子呢?
诸葛孔明,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世家,诸葛氏是个望族,诸葛亮年幼丧父,和弟弟诸葛均跟随舒服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玄卸任了一郡太守的官职,往荆州投奔刘表,因此,诸葛亮就在荆州定居。
诸葛亮长大后,平日里常好自比管仲、乐毅,时人对他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能,之后,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人也对其才能欣赏无比,甚至,黄承彦还将自己多才的女儿黄月英嫁于他。
这就是遇到刘备之前,诸葛亮的处境。诸葛亮平生有一股傲气,便是由于此,因为只有少数人的认可,所以诸葛亮觉得自己值得辅佐的主公应该是不为世俗所困,拥有庐山中能识真面目的本事,于是诸葛亮一直没有出仕,等待着他的明主出现。
也许是好友都对诸葛亮这个脾气有些可惜,想要帮诸葛亮一把,就这样,刘备得到司马徽的推举和徐庶临别的建议,到卧龙岗对诸葛亮三顾茅庐。
诸葛亮这便知道,他朝思暮想的明主终于出现了,他就是刘备。刘备对于一个白身之人,竟然能够屈尊到如此境地,这感动了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倾心于刘备,为其设下三分天下之计,给刘备指明了今后的道路。这便是诸葛亮忠诚刘备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值得他一生为其辅佐。
但是,笔者认为,要想诸葛亮如此忠诚,光靠诸葛亮自己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刘备的驭下之道,才是诸葛亮忠诚的根本原因。这就要说道,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的故事了。
夷陵之战大败后,刘备在永安终日郁郁寡欢,无颜面对成都的文武百官,因此,逐渐走到了病危的结果。刘备要对诸位重臣托付大事,诸葛亮奉命从成都赶来,刘备说了这样一些话:“卿之才干十倍于曹丕,定能安邦治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太子刘禅能够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顿时扣头流泪回答道:“臣一定尽全力辅佐太子,直到尽忠而死!”好一段君有义,臣有忠的故事啊。
可是,陈老师认为,刘备这一番“肺腑之言”,并非就是真情实意。刘备何许人也,小时候看到一颗长得像皇帝出行时候的车驾顶盖的桑树,小刘备就说,将来我一定要坐上拥有这样的车盖的马车。虽然童言无忌,却也吓得刘备叔父一身冷汗,有道是三岁定八十,刘备想当皇帝,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甚至,我们再来看看刘备几个儿子的名字:长义子刘封,次子刘禅,三子刘永,四子刘理。“封禅”那是古代有巨大功绩的皇帝才能做得事情啊。“永理”刘备可是想要永寿齐天,一直治理大汉江山的意思。那么,他怎么会甘心,自己的江山送给诸葛亮呢?难道汉室存亡真的对他这么重要吗?
不是的,诸葛亮当了皇帝,大汉皇帝就不姓刘而是诸葛了,这算不上中兴大汉,更违背了刘备的意思,因此,刘备这番话,看上去出自深情,实际上暗含杀意,你诸葛亮要是敢答应,或者敢做出一丝意动的模样,只怕刘备当即就要喊出刀斧手,将诸葛亮斩杀了。
幸亏,诸葛亮也是聪明人,他立刻跪地痛哭,泣不成声,这就放松了刘备的敌意,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刘备这才满意地叫来刘禅,让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这一下蜜枣加大棒,管教诸葛亮不敢造次。
虽然,诸葛亮是一位忠义之人,但是现代人都知道,一个人的忠诚,不能光靠自己,还要靠制度,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万无一失。刘备托孤,陈老师觉得这就是诸葛亮忠诚内心里所谓的“制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