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侯景之乱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多残酷

历史上真实的侯景之乱到底是什么样的?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秦汉大一统之后,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末年,由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曾让中华民族回归短暂的统一。但两晋灭亡后,迎来了更加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公元534年,北魏一分为二,形成东魏和西魏,与此同时,南方的梁朝似乎更加繁荣,这三股势力曾一度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被人称为“后三国时代”。

实际上,说是“三足鼎立”,这三国内部也都有自己的问题。东魏的皇帝近乎傀儡,大权由权臣高欢掌控,而西魏则由权臣宇文泰擅权20余年。梁朝首都位于建康,看似繁华,实际上梁武帝萧衍沉整日醉生梦死,梁朝的王、谢、几大家族则日益堕落,梁朝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时,出现了一个搅乱时代的大人物,此人就是侯景。

侯景,来自羯族,从小骁勇好斗,有一股游牧民族特有彪悍。侯景生于乱世,因为生而勇猛,很快在军中站稳脚跟。公元528年,北魏葛荣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25岁的侯景率军镇压,并且俘虏了葛荣,因功升为定州刺史,成为一名年轻的名将。

北魏分裂之后,高欢控制着东魏,侯景和高欢早年曾一起共事,于是率领麾下的将士主动投奔了高欢。

高欢身为权臣,对侯景并不十分放心。因为当时东魏和西魏常年对峙,正用人之际,高欢想借用侯景的能力,提升他为吏部尚书。侯景在东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担任司徒,还被封为濮阳郡公,领兵十多万,统辖河南诸地,是东魏不容小觑的人物。但是,高欢在临终前,却悄悄地告诉儿子高澄:

“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梁书》

实际上,高欢对侯景的预言还是很准确的。像侯景这样的人物,在乱世之中,必须要有雄主才能驾驭,而除了高欢,的确无人能够让侯景安分守己。侯景曾扬言:

“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

这里的“王”是指高欢,“鲜卑小儿”指的是高欢之子高澄。可见,从高欢去世的那一刻起,侯景就注定要背叛东魏。

公元547年,高欢去世,侯景立即向西魏抛了橄榄枝,只是西魏的宇文泰对侯景心怀戒心,侯景见宇文泰不能诚心接纳自己,转而联系梁武帝萧衍。而梁武帝正在酝酿北伐,很快便答应了侯景的条件,侯景因此投奔梁朝,得到了大将军、河南王等称号。

得知侯景背叛东魏,刚上位的高澄十分愤怒,立即派东魏大将慕容绍宗讨伐侯景,侯景向梁朝救援,梁武帝为了支持侯景,派贞阳侯萧渊明带领10万大军支援侯景。刚过淮河,两军对垒,萧渊明被横扫,梁朝军队四处溃散,萧渊明被捕。

萧渊明是梁武帝萧衍的侄子,从小深得梁武帝喜爱。梁武帝为了得到一个侯景,不仅损失10万精兵,而且还搭上一个侄子,觉得十分不划算。

恰巧此时东魏派使者提出和解,两国对峙已久,如何和解?东魏手中有筹码,那就是萧渊明。而梁朝手中的筹码是什么?答案很明显,只有刚刚投降而来的侯景。

听闻两国要和解,侯景如坐针毡,他担心自己会被当作交易的筹码。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侯景伪造一封高洋的信,派人交给了梁武帝,信中建议以侯景来换萧渊明。正如侯景所料,梁武帝很爽快地答应了这笔“交易”。侯景终于明白,对于梁武帝萧衍来说,侯景区区一个“外来户”,肯定没有皇帝的侄子命金贵。此时,侯景两方都不讨好,于是破釜沉舟,以迅雷之势,举兵叛乱。再加上梁武帝萧衍用人不当,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梁朝首都建康被攻破,梁武帝被俘。

可怜梁武帝,整日醉生梦死,以为自己是佛祖的儿子,最终却被侯景活活饿死。最可笑的是南朝的王、谢、袁、几大门阀,在国破家亡之际的表现,让世人真正明白什么是时代的凋零。

侯景称帝后,被陈霸先等人打败,侯景乘船仓皇出逃,最后被部下杀死。侯景之乱历经4年,江南百姓民不聊生,梁朝看似繁华的大好河山灰飞烟灭。侯景攻占南京后,他麾下的士兵由“战争勇士”变成了“战争魔鬼”。很多没有参加战争的无辜平民被杀,凡是有姿色的女子都惨遭他们凌辱,建康本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在侯景入城之后,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

侯景以百姓之苦为乐,他自封为“宇宙大将军”,听闻那家有钱,不管有罪无罪,就派人前去抄家。若对方稍有反抗,则将男人全部诛杀,女人全部掳到军中为妓。侯景越是这样,他麾下的那些兵将们越沉迷于既得利益,因此,江南士族十不存一。

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评价:“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为钜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侯景之乱的确让南朝承受了空前的历史浩劫。自东晋以来,江南诸地历经百年的文明沉淀,在这期间几乎消亡。百年见的人口增长,在这期间几乎断崖式下降。望着一堆堆的白骨,侯景甚至觉得理所当然。这种滑稽的场面,预示着:灿烂的江南文明,已经崩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