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和高顺的结局为何大不同?

张辽和高顺都曾是吕布手下大将,仅从在吕布军中的表现来说,高顺军事才能的表现似乎还要高于张辽。但当曹操攻破下邳城后,张辽投降为曹操所接受,而高顺却和吕布一道被曹操所杀。都是吕布手下将领,曹操为什么接受张辽投降而杀了高顺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张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辽原来是丁原的部下,因为武艺好力气大被丁原招致麾下,何进召军队进京,丁原带着张辽。丁原败亡后,张辽归属了董卓,董卓败亡后,张辽及其手下的兵归属了吕布。吕布被李傕打败后,张辽跟着吕布来到了徐州,成为代理鲁国相。高顺这个人早期经历不太清楚,只是说他跟随吕布征战四方,手下有一只部队很厉害,称之为“陷阵营”。为什么叫“陷阵营”呢?因为这支部队“每所攻击无不破”,是三国早期几支最能打的部队之一,和曹操的虎豹骑齐名。高顺这个人太耿直,经常给吕布提意见,吕布不喜欢他,因而也就不重用他。但这个人又太能打,所以,平常就让他闲着,有仗打了就让他带兵。尤其是建安三年那次,高顺单独带兵打败了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支援刘备,也被高顺打败。另外,吕布想出城断曹军粮道,打算留下守城的人就是陈宫和高顺。还有,吕布被俘,最后和他一起被杀的提到了陈宫和高顺,都说明高顺是吕布手下的大将。

都说曹操爱才,带兵的武将更是当时的急需人才,像高顺这种当时已经很拔尖的将领,曹操为什么不能将其留下来呢?

投降和受降这件事,应该是双方都愿意接受彼此,只是一方面的意愿,肯定形不成一致。当时吕布是想投降的,曹操也曾经一时犹豫,有了刘备“添油加醋”那么一说,曹操就不愿意接受吕布,吕布就被处决了。陈宫正好相反,曹操有意想留下他,但陈宫去意已决不愿再投降,曹操就将他杀了。高顺之事,既没有看到他像吕布一样的求饶投降,也没有看到曹操特别想留下他的意思,这不仅不是双方愿意接受彼此的问题,而是双方都没有这样的意愿。

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能像对待陈宫一样“挽留”一下高顺呢?这就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实力。对于一个“文官”来说,他的实力可能是文才方面的影响力,可能是治理一方的政绩口碑,也可能是有一个大家族的背景,等等等等。只要在一个方面突出,就有可能被新的君主留下任用。比如刘备夺取成都时的那个许靖,刘备想弃之不用,法正说这个人在天下有虚名,用他可以得一个“爱贤才”好名声,刘备就给了他一个高官。还有袁绍手下的那个崔琰,曹操夺取冀州后看到有三十万人口,很高兴就说了出来,崔琰却马上指责他不知道安民行仁义。一个刚投降过来的人凭什么牛哄哄的?就因为人家是大族。

那武将依仗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手里有兵。很多人可能不太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张辽投降是“将其众降”,也就是带着队伍投降了。打仗就会有伤亡,若想继续再战就要补充兵员,如果打完一仗有将军带着队伍来降,这个仗打得肯定是非常合算的。曹操手下有个将领叫朱灵,不太有名,《三国志》当中连个单独的传记都不称,但这个人却是曹操四大将之一的后将军,是曹操在世时能封的最高军衔。什么原因呢?就是当年曹操征陶谦,袁绍出援军帮着打仗,打完仗其他人都回去了,朱灵带着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人马归了曹操。所以曹操尽管很讨厌这个人,但想想当年人家雪中送炭那份情,还是给了他一个很高的官职。曹操手下降将很多,但一进门就被重用的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关键时候来归,像许攸(不是单纯武将)、张郃、高览,徐晃等,二是带着队伍来归,像朱灵、张绣、张燕以及张鲁等。这些人有的成为了三国名将,有的不久几乎是销声匿迹,这是以后各自的发展结果,也可以说是各自才能的展现吧。

可以说,高顺是既没有意愿,也没有兵,两个方面都没有了。既然是自己没有意愿,手里又没有了兵,曹操也就不需要再劝一番了。高顺为什么没有兵了呢?这就要说到吕布了。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吕布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纯粹的武将,其实在徐州,吕布首先是一个有地盘有兵马的独立诸侯,其次才是一个“辕门射戟”的武将。但吕布这个人不识人,更不会用人。高顺这个人清白、有威严,因为吕布说话随便,多失误,高顺就毫不客气地给他指出来。吕布知道高顺这是忠心,但可能是太爱面子,总是不能采纳高顺的意见。再加上,吕布反复小人,投靠了太多太多的主子,以己度人,不免对谁都会疑心。尤其是属下大将郝萌反叛后,吕布的这个疑心就更重,高顺也就更被疏远。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就将高顺的兵夺过来交给他。岂不知这个魏续是个草包,忠心也大成问题,吕布后来被擒就是他们几个人把吕布绑起来交给曹操的。但当时的吕布就是相信他是自己人,平时这些兵属于魏续,等到要打仗了,就让高顺带着魏续的兵去冲杀。这样一看,高顺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人,手里已经没有了一兵一卒。

说到这儿也可以大致清楚了,张辽有意愿有兵,而曹操对高顺连一句挽留的话也没有,是因为他既没有意愿也没有了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