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为何打不过董卓

很多人都不了解十八路诸侯和董卓,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董卓入洛阳挟持天子,操纵朝廷,做出了许多骇人听闻的事迹,天下有志之士纷纷竖起反董的旗帜,其中在酸枣会盟的十八路联军最为强大,号称“反董联盟”。

起义人马浩浩荡荡奔赴前线,推举袁绍为盟主,起义军在阵前终日饮酒作乐,丝毫没有作战动向,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打不过!

为什么打不过,得要从双方军事制度上分析。

东汉时期国家内部相对较为安定,所以军制中将军队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两个军种。

中央军有宿卫军和北军,作为保卫京城的两支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宿卫军为皇城守卫军,保障朝廷安全;而北军以西园军为主,也就是袁绍、曹操任职的部队,军队设置八位校尉,隶属于大将军统领。

何进遇害后,袁绍带领的西园军和宿卫军发生火并,京城防备折损严重,而袁绍又没有把握和奉诏入京的董卓正面冲突,索性和其他几元校尉投降董卓,使得董卓在洛阳白白捡了个便宜。

地方军分为地方驻军和州郡兵。汉末,北方外族势力较为强盛,朝廷为了抵御外族,就派军队驻扎北方,这些军队常年作战,有很强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其中以董卓、公孙瓒等人领导的驻军为例。而州郡兵则数量不过千人,是为稳定治安,维护统治之用,战斗力较弱。

十八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军队战斗力差的不行。原因何在呢?因为东汉建国后废除秦朝征兵制度而改为募兵,募兵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商人和少数民族,募集的手段是通过钱财、免徭役、免税赋的办法,所以招募的军士并非为了战场杀敌和建功立业的。

这种募兵制虽然解决了兵源问题,可是在军队战斗建制上却行不通,士兵未经严格训练战力低下。

十八路诸侯中袁绍、袁术、孔伷等人都是太守职务,带来多是临时征调、未经战阵的州郡兵源,而曹操的人马则是依靠曹洪等兄弟招募的家丁和私人武装,如此联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袁绍深知实力不济,故而一再拖延作战时机,最后从曹操忍耐不住出击荥阳,被徐荣打败,也印证了双方实力差距的事实。

十八路人马中还有孙坚孙文台一部,长驱直入,还斩杀了西凉军都督华雄,不可谓不骁勇。

事实真是如此吗?

孙坚曾劝车骑将军张温处死董卓,董卓因在凉州声望较高,又成功平息了韩遂、马腾的动乱,张温没有找到下手的借口,董卓得以逃脱,但是孙坚和董卓的仇恨就此结下。

孙坚此人骁勇善战,是联军中最能打的将军,从凉州到江东,孙坚立功无数,被朝廷封为乌程侯。讨伐董卓的战役,孙坚当仁不让,如果不拿到主动权,迟早要遭到董卓的清算。

于是,孙坚举起勤王的大旗,从长沙向北行军,以举义之名将昔日仇家全部攻破,行至鲁阳已有一万兵力。董卓见孙坚势大,派一万步骑兵迎击,双方在鲁阳发生战斗。

战争一开始,就完全成一边倒的局势,西凉军身先士卒,攻入城楼,孙坚率数十骑逃出城外。为避免西凉骑兵追上,他孙坚将自己的常戴的红色头巾交于祖茂,让其引开敌军,孙坚才有幸逃跑。

鲁阳之战,又验证了凉州军的战斗素养,一比一的数量比,把十八路联军最能打的部曲虐的渣渣都不剩。

孙坚逃脱之后,召集溃军,与董卓军在阳人交战,大获全胜。这次胜利来得十分轻松,联军懵了,董卓懵了,孙坚也懵了。

要说这次胜利,和孙坚确实没有多大的关系。

自凉州军入洛阳以来,为了壮大势力,吸收了洛阳城中以吕布、张辽为首的并州军队。董卓大力拉拢并州军事长官,许以高官厚禄和金银珠宝,反而轻视了凉州旧部,凉并两派的矛盾越来越大。

《英雄记》记载关于阳人之战的背景,便源于董卓部将胡轸不满吕布地位,扬言要杀吕布才能祭旗出征,引发了胡轸的矛盾。

《吴书》中记载阳人之战的经过:

军到广成,去阳人城数十里。诸将恶惮轸,欲贼败其事,布等宣言“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便夜进军。城中守备甚设,不可掩袭。於是吏士饥渴,人马甚疲,且夜至,又无堑垒。释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惊,云“城中贼出来”。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

吕布开始骗胡轸,阳人敌军已经逃离,应快速追击,否则战机落空。到了才发现城中守备完善,不能贸然进军,胡轸领军撤离出来后已是人困马乏。夜深有没有筑营寨,士兵才卸甲休息,吕布又说城中敌人出击了,搞得胡轸部下人心惶惶,丢盔弃甲,仓皇逃命。

战役还没开始,就被自己人坑了两次,董卓也是有苦说不出,为避免矛盾升级不得不放弃对孙坚的抵抗,致使孙坚一路北上,俨然如同一支得胜之师。

即便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领导的凉州军也是战无不胜,在对韩遂和马腾的战役中,歼灭其部上万人,足以见识这支凉州军队的战斗力。

凉州军和联军在战争中胜负立判,袁绍开始选择猥琐发育现在看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