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传国276年,最终被清朝所取代,大明王朝的灭亡,常让人连呼可惜。然而财力军力世界领先的明朝,为何无法战胜后金?明朝为何在后金面前总是战败?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发展历程较长的时期,对于我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前期的明朝在统治者的领导之下发展得十分繁盛,并且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都统一了起来。
但是随着后来明朝统治者的逐渐昏庸无能,明朝逐渐衰落下去。尤其是与逐渐发展起来的女真族政权在对战的时候,明朝军队更是频频失败,而造成其失败的原因还是与明朝自身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
明朝在中国的封建史上是可以说一度站到了最高位。在经济上,据说最厉害的时候,大明王朝的GDP占到世界的半分之八十;领土方面:国土非常的广袤,最厉害的时候管理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有一大堆的属国。
从战斗力上,各种当时非常先进的火器盛行,拥兵上百万人,曾经一度打得日本、荷兰这些国家不敢露面。但是为什么会被成长在东北黑山一隅的后金一个少数民族给攻破城门,改朝换代。
要知道后金起源在东北的大山里面,生存的地方环境非常的差,也没有什么资源。从经济方面,后金跟大明王朝的实力肯定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文化方面,大明王朝是当时世界其他国家朝拜的对象,要不然也不会有马可波罗后来的游记。
从军事方面,据说后金总共的精锐不超过十万人,剩下的都是一些伪军、惨弱老小。但是就是如此,后金的铁骑依然一路南上,先是攻破了山海关,攻入北京,最后过了黄河,渡过了长江,占领了这个大明的土地。这其中的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明朝的内部制度出现了问题。从朱和尚创立大明王朝后,做为武将出身的他深刻的认识到了武将对朝政的影响,所以在后期逐步的在控制武臣在朝廷中的权力,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治理制度是“以文制武”,擅武的越来越不被重视。
在皇帝的传统思想中,文臣没有什么人可以成为龙的,顶多就是一条条的虫子,但是却是最喜欢内斗的一帮人。数百年的内斗,基本上已经耗光了大明朝的内在的能量,可以上战场的武将越来越少了,军队数量众多,但是战斗力很差,而且腐败流行,根本就是涂有表面而已。
其次,内部朝廷腐败,老百姓生活潦倒,反明的大旗不断出现。皇帝的无能导致了朝政的不行,官员忙于争夺权力,贪污钱财,享受美色,而不是去关系老百姓的生活,去为了国家的前途而考虑。
明朝后期,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无奈被逼造反求生。在这其中,李闯为首的农民部队给当时的朝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冲击,牵制和内耗了大明王朝大部分的军力,导致朝廷无力顾及背部后金一族的威胁,没有能够及时消灭他们。
第三,当权力的无能。作为当朝的皇帝,他确实是希望能够挽救当时的王朝的命运,并且尝试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杀死了当时影响比较大的魏忠贤。满了众多文臣的心,却断了国家的财力补充之路。
崇祯皇帝非常自负而且多疑,害的当时守备北部疆域的最后一个大将袁崇焕将军被离间而死。正是他的一系列的亲手操作一点一点的把大明王朝推到了悬崖的边缘。而敌人的一边,此时的努尔哈赤和下面的一帮儿子,个个非常善于战斗,而且非常的有善于谋划。
虽然在军事上、经济上落后大明王朝许多许多,但是他们看出了这个臃肿的大家伙其实已经一身都是内伤,可能轻轻的一脚都能够把她给推翻。于是,他们联络了蒙古人的后代和其他曾经被明朝击溃和打击过的少数民族,集中一点发起了攻击。再加入内部瓦解策略的得当实施,才终于攻破了这个世界强国。从世界的战史上,确实都是以弱胜强的一个案例。
明朝为何在后金面前总是战败?
明朝统治集团之间的党派矛盾尖锐。
明朝统治的后期,由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开始重用身边的宦官集团,将许多的权力都赋予当时的宦官人员,并且建立了许多的宦官机构,因此明朝末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宦官专政的现象。
比如在当时以魏忠贤为首先的一派宦官人员就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在朝廷之中进行结党营私,对于不服从于官员进行肆意地打压,这就造成了当时的明朝朝廷内部不同党派之间存在十分尖锐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之下,朝廷中的官员主要关注的内容不再是外部的战争,反而转移到了内部的统治斗争当中。由于明朝统治集团对于外部战争形势的忽视,这就给了当时女真族主动向明朝发起进攻的机会。
明朝的这种党派斗争一直持续在与后金的对战当中。比如在萨尔浒之战的时候,当时的明朝的几个大臣,比如大学士方从哲以及兵部的诸多将领在面对于女真族的战争当中,不顾当时明朝军队的实际作战状况,也没有对于女真族的军队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就每天多次催促前线进行作战。
根据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当时明朝的一位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熊廷弼曾经这样评价当时明朝的统治集团:“今朝堂议论,全不知兵。冬春之季,敌以冰雪 稍缓,哄然言师老财匮,马上促战。及军败,始愀然不敢复言。”由此可见,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对于军事的指挥使十分草率和错误的。
在萨尔浒战争时期,明朝统治集团内部正面临着东林党与朝廷官员之间的相互斗争,由于方从哲是当时齐党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因此东林党一直视方从哲为最大的政敌,因此一直在不断地对于方从哲进行打压,也经常上书向皇帝弹劾方从哲。
面对东林党严重打压的方从哲,自然需要采取措施来寻求自保,而建立军功自然就成为他自保的重要方式,所以方从哲在面对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才会急促的要求军队进行进攻,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军队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然而令方从哲没有想到的是,明朝的军队由于准备不充分,急于对战,最终被女真族打败了。方从哲不但没有获得军工来提升自己,反而给了东林党弹劾他的理由,最终在东林党的逼迫下辞职了。
当时明朝进行战争的却成为了党派之间进行斗争的重要条件,不管获胜与否,朝廷中的党派之间总会因此有一方获利,这样不能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的朝廷统治集团自然很难获得成功。
此外,在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之下,各个党派为了更好地扩展自己在朝廷中的势力范围,经常随意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朝廷中的重要官职。明朝军队所任用的许多领导将领,很多都不是因为具有军事领导才能才被选拔上来的,而是借助了党派的势力。
这样的缺乏军事领导才能的将领指挥军队作战,自然很难充分地发挥出军队的实力,也很难为军队的胜利提供战略性的帮助,明朝的军队最终被后金所打败也就成为了必然。
缺乏固定统一的领导指挥
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战争的时候,由于人数过多,且战争形势经常性的会发生变动,各种突发状况也经常出现,此外还有许多不可控制的非人为因素,这时候就充分地展现出军队的指挥领导者的作用。
但是明朝的军队在进行作战过程中,其领导指挥却是十分的混乱,军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决策人员,很多情况下都是总督、经略以及巡抚等几方领导者同时对于军队指挥和命令。
参与指挥的势力越多,就越容易出现意见不同的问题,加上他们自身的军事经验和军事知识不同,所以在指挥军队的时候发挥出的效果也是也不相同。这就使得明朝军队的指挥管理十分的混乱,由于没有明确的固定指挥者,士兵们在作战的过程中缺乏坚定的战斗目标,这对于明朝的军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比如在广宁之战的时候,当时名义上的军队指挥者是熊廷弼,并且熊廷弼在进行指挥的时候,充分的根据明朝军队和女真族的优势劣势条件以及作战的策略进行了作战策略的制定。
根据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熊廷弼所采取的战略是“广宁用马步列垒河上,以形势格之,缀敌全力”,同时他还提出要趁着双方主力军队作战的同时,还要在天津、登、莱等地方设置船队,趁机攻打防卫比较薄弱的南卫,这样就会动摇后金的军队士兵的军心,使得他们有了后顾之忧,明朝就可以将辽阳重新收复回来。
熊廷弼所制定的军事措施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指挥者是熊廷弼,但是实际的军队管理的大权却握在当时担任辽东巡抚的王化贞手中。
王化贞本人是比较缺乏军事指挥才能的,为了更好地将军队大权握在自己的首宗,他拒绝了熊廷弼所提出的策略,想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根据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王化贞甚至喊出“愿以六万兵进战,一举荡平”这样的号召,由此可见当时王化贞自大狂妄的状态。
由于王化贞所实行的军队政策可以直接地绕过熊廷弼,因此军队中实行的许多命令熊廷弼都是毫不知情,结果在王化贞的错误指挥之下,明朝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明朝的军队管理不够严明。
对于国家来说,要想建设起一直强有力的作战军队,将士兵的作战能力充分地激发出来,就必须要加强对于军队的管理,严明军队的纪律。但是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军队的建设却逐渐向着腐败的方向发展下去,军队中许多的士兵都是在只拿粮饷也不并出力,占役、买闲等称为当时军队的普遍情况。
军队中的许多官员为了自保,还经常买通其他人来代替自己进行作战,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在战场上的军事战斗实力自然不强。同时还有许多军队的官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饷,还向朝廷虚报军队的人数,增加了朝廷开支的同时,而进一步降低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实力。
军队的上层官员生活的十分腐败,而军队中的普通士兵却生活得十分悲惨,许多的士兵因为上层人员的贪污,随意地克扣士兵们的粮饷,使得当时很多的士兵都因为领不到用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粮饷,从而使得他们生活十分贫穷,甚至一度达到了要卖儿卖女的窘况。
士兵们的生活状况都已经如此艰难,自然无心再去进行主动的作战,及时被逼无奈到了战场之上,也很难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战斗实力,明朝军队总体上的作战积极性都是十分衰弱的。所以明朝军队虽然相比后金来说规模更大,但是战斗力方面明朝军队显然是弱于后金军队的,这就为后金获得胜利提供了条件。
明朝本身具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不管是在军队的规模上还是在军事装备方面,相比较后金来说都是占据很大的优势的,但是明朝却在自己腐败的政治环境之下,对于军队进行了错误的领导指挥,最终使得一个强大的国家频频失败,无法避免的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从根本上而言,大明王朝的失败不是因为后金一个小小的少数名族多么的强大,也不是因为一个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带来的伤害,更不会因为吴三桂的背后一刀导致王朝的覆灭。这一切都是源于自身的问题。
这个王朝已经病了,而且是封建社会必须会出现的一个规律,不可能再有机会被治愈或改变。即使当时袁崇焕不因离间而死、吴三桂没有背叛倒戈,明朝灭亡的命运是注定的,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必须经历的、永远无法逃避的最终归宿,只是唯独可惜了最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