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刘子钦在科举考试时,发生过什么事情?

大家好,说起刘子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1404年,南京贡院外的客栈里,来了一位鬼鬼祟祟的中年人,这位中年人是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进入客栈后,径直找到一位叫刘子钦的考生。主考官对刘子钦说:“你这次高中会元,我愿意再帮你一把,让你连中三元!” 没想到,刘子钦却十分不屑地对主考官说:“谢谢老师的照顾,学生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也照样能考中状元!”考官听完后,摇了摇头,觉得刘子钦就是一块朽木,于是决定放弃。这位主考官,叫解缙,江西吉安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而考生刘子钦,也是江西吉安人,二人是老乡。

有一句话叫“明朝江西多才俊”,在明朝,江西出了很多大才子。朱元璋登基后,第一场科举状元名叫吴伯宗,是江西人。建文帝登基后,第一场科举状元名叫胡广,也是江西人。朱棣登基后,第一场科举考试的状元名叫曾棨,又是江西人。在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任命7位内阁大臣,5位是江西人。可见,江西才子在明朝初年出尽了风头,尤其在朱棣时期。

朱棣自从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之后,一直非常重视培养人才。永乐二年,朱棣任命内阁大臣解缙为主考官,开科取士。全国的举人们纷纷奔赴南京,十年寒窗,都希望能够通过科举春闱,走上仕途。在众位举人中,考生刘子钦引起了解缙的注意,他是江西省乡试第一名,在会试中,又考了第一名。最重要的是,刘子钦是解缙的老乡。

古代科举,按照时间轴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童试,考过之后被称为秀才。第二是乡试,考过之后被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叫解元。第三是会试,也就是所谓的进京赶考,考过之后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第四是殿试,通过殿试的才被称为“进士”,而殿试第一名被称为“状元”。若是某一位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得第一名,就被称为“连中三元”,足以成就一世美名。

刘子钦自幼聪颖,才华出众,有“神童”之称。永乐元年,在江西乡试中,刘子钦勇夺“解元”,第二年,进京赶考,刘子钦在会试中考取第一名,夺得“会元”。主考官解缙看过刘子钦的考卷,对刘子钦的才华非常欣赏。作为老乡,解缙想再帮刘子钦一把,只要刘子钦能考中状元,他就“连中三元”了。

据明朝万历年间文人沈德符编写的《万历野获篇》记载,解缙换上便服,悄悄来到客栈找到刘子钦,给刘子钦说明自己的来意,解缙的意思是说:“你已经中了会元,我若将殿试的题目透露给你,你悉心准备,定能考中状元。”没想到,刘子钦此人倒很正直,他拒绝作弊。因为刘子钦认为,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也能考中状元。解缙听完后,非常无奈,他觉得自己拉拢刘子钦是个错误,于是解缙找到了另一位同乡,此人名叫曾棨。

曾棨也是江西人,此人出身寒微,但记性很好。据说他看完一本书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下来。他和人辩论,口述两万字都不用打草稿,曾棨在会试中考得也不错。解缙找到曾棨,把殿试的题目告诉了曾棨,曾棨做足了准备。

当年的殿试题目是朱棣亲自拟的,只有朱棣和解缙知道。而且,殿试题目有些冷门,是关于礼乐方面的,这类题目发挥空间很小,重在引用和考据。朱棣亲自主持殿试,刘子钦面对这样的题目,没有做足充分准备,答题略有瑕疵。而曾棨早已胸有成竹,作了一篇《天马海青歌》,让朱棣佩服不已。阅卷完毕后,朱棣钦点曾棨为状元。而刘子钦只考了第15名,排在二甲第十二。

刘子钦未能考中状元,虽然遗憾,但他坚持不作弊的行为也成为了佳话。刘子钦为官清正,从不贪污受贿。有一天,翰林院庶吉士刘子钦在中午休息时,和朋友喝了点酒,回去后直接睡在了文渊阁的地板上。朱棣耳目众多,听闻此事后,把刘子钦叫来,贬他到工部做一个跑腿的。刘子钦倒也爽快,自己脱去官府,换上跑腿官吏的衣服去工部报到去了。不一会,朱棣听闻刘子钦真去工部了,连忙让人把刘子钦叫回来,对他说:“你也不嫌害臊!”又让刘子钦回翰林院去了。

刘子钦在明朝历史上虽然只是个小人物,但从仅有的记载来看,此人性格耿直,不屑做投机钻营之事。而大才子解缙则善于投机,解缙最终因巴结太子朱高炽被朱棣下狱,死于锦衣卫之手,而刘子钦则善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