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东汉末年,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说归到底打的就是金钱,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来说战争的本质消耗的就是金钱,那么在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军阀割据,他们打仗的军费都是从哪出来的呢?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那一时期的经典著名战役表面看似三军用力,成千上万的战士浴血奋战而来,实际上背后则是军费物资的消耗。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这些军阀的军费都是从哪出来,下面就以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军阀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说起,就明白军费是如何出来了。
盗墓鼻祖曹操
在古代盗墓这个行业中,向来都是尊曹操为祖师爷,曹操其实算不上是盗墓界的祖师爷,在他之前军事和政治上的盗墓事件也频发,不过曹操绝对算是第一个敢明目张胆把盗墓摆到桌面上的人,所以他的盗墓名气非常大。
曹操能保证自己的军费源源不断,其中一大因素就是因为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把盗墓作为获取军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战乱不断,当时的中国各地基本都是比较萧条,尤其是曹操所处的北方由于常年战乱,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可以说北方是当时经济最萧条的地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想依靠税收去维持供养军队那基本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所以曹操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了一个当时大胆放肆的决定,那就是他决定挖皇亲贵族的坟墓取其中钱物供养军队。
曹操为了更好的发展盗墓事业,他特意设立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官职,彻底的将盗墓这种阴暗事业摆上桌面官方化。这也是为何后世盗墓界会奉曹操为祖师爷,毕竟是曹操将他们官方化合法化。
此后曹操发动军队进行大规模且专业的盗墓作业,几乎把永城芒砀山中的西汉王陵盗掘一空,得到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当时曹操光靠盗墓一项所得财物就足以支出军队三到五年的开支。
当初河北军阀袁绍与曹操展开官渡之战前夕,就派文士陈琳撰写了讨伐曹操檄文,在檄文中袁绍就痛斥曹操盗墓的行为,并将其作为讨伐曹操的理由之一。
不过别看袁绍这么慷慨激昂的痛斥曹操盗墓行为,他当时也没闲着,虽然袁绍家族出身四世三公非常显赫,但是光有荣誉光环也没用,这不顶钱用啊,所以袁绍发现曹操盗墓充足了军费之后,他也十分眼馋,于是袁绍也做起了盗墓的勾当。
只是袁绍毕竟家族出身四世三公,在当时非常有荣誉和声誉,袁绍可不敢像曹操这么明目张胆的盗墓,于是袁绍暗中命令自己的亲外甥并州刺史高干偷偷干起了盗墓的勾当。
所以说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发布的讨曹操檄文中痛斥曹操盗墓的罪名完全是贼喊捉贼,很有可能都是袁绍眼红曹操所占的领地皇宫贵族的陵寝比较多,带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态度痛斥曹操盗墓。
在当时除了袁绍向曹操学习盗墓之外,还有很多军阀都纷纷效仿曹操,像吕布和孙权也都曾经效仿曹操进行盗墓作业,只是他们皆不如曹操做得这么绝彻底把盗墓事业做到了极致。
有曹操做了榜样,当时的其他军阀也都纷纷效仿曹操盗墓,因此造成了汉代古墓十室九空的现象,而现今考古专家基本对汉代陵寝都没有太大兴趣全都是拜曹操所赐,这就是因为汉代古墓有价值的东西早就被曹操洗劫一空了。
不过曹操盗墓只是为了解军费的一时燃眉之急,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曹操还是深知稳定社会发展,与民休养生息才是巩固经济的根本,在曹操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下,北方在曹操统治下发展越来越兴旺,外加曹操开创的军屯农屯田制,所以这都让曹操在军粮储备和军费开支上一直都还算充足。
曹操通过改变用人理念和革新制度使得当时北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而后来在建国之后孙权和刘备都先后发行过自己铸造的钱币,而曹操所统治的区域也是三位君主中唯一没有通过发行自己铸造的钱币的区域。
由于曹操奠定的基础非常好,所以从曹操起到司马氏篡魏立晋,魏国几乎没有陷入过经济困难之中。
最会玩经济手段的刘备
刘备在起兵初期善于运用自己汉室宗亲的名号,以及自身的贵族气质,所以在最初起兵时期,刘备得到了河北富户张世平、苏双、张飞等人的倾囊相助,张世平和苏双算是商人投资的话,那张飞就算是带着资金入股刘备集团,后来也成为刘备的得力干将。
到了中期刘备就是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四处向支持汉室的贵族化缘,到了徐州之后刘备得到了当地有着亿万家产的土豪麋竺赏识,麋竺和弟弟麋芳不仅忠心耿耿跟随刘备,还将亿万家产全部给刘备做军费,更是将妹妹糜氏也嫁给了刘备做妾,可以说刘备这一时期非常爽,又得金钱又得美女。
后来刘备转战荆州,刘备又以汉室宗亲和仁德之名四处向荆州豪门贵族化缘,可以说刘备在初中期解决军费完全是靠化缘。
但刘备宁可化缘也绝不向曹操学习盗墓,这就是因为曹操可以盗墓,但刘备却绝不能盗墓,要知道刘备可是打着汉室宗亲的名号和有着仁德之名声,刘备如果盗挖皇陵,那岂不是盗的都是先人之陵寝,再者也于他树立的仁德形象有损,因此当时谁都可以盗墓唯独刘备不能盗墓。
所以在曹、刘、孙三人中就属刘备最惨,初中期刘备没有稳定的地盘,全靠四处向贵族化缘,在荆州站稳脚后,但荆州的豪门士族并不是都认可刘备,很大一部分人还比较支持曹操,所以刘备在荆州的日子也不好过,一直到入蜀之后刘备才算是走向了富足。
刘备入蜀后他才算是真正有了稳定的地盘,也算是有了一些资本,虽然当时巴蜀号称富庶,但刘备入蜀也是经过武力夺取原来割据巴蜀的刘璋政权才入主巴蜀,因此在经过一番战乱之后,刘备控制的巴蜀也是人心不稳,百业待兴之际,算不上有多么富足,所以当时刘备需要占据荆州的部分地区来支援巴蜀。
但是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关羽败亡,荆州落入孙权之手,刘备当时十分伤心,关羽之死其实并不让刘备最伤心,最让他伤心的是丢了荆州相当于丢了钱库,这才是最让刘备悲伤难过的地方。
失去荆州后,刘备在巴蜀就陷入了经济危机之境,这时候三国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刘备手下重要的谋臣刘巴提出了一个建议,刘巴建议刘备在巴蜀地区大批量发行货币,取代原有市场流通的汉代五铢钱。
大批量铸造钱币是刘备攫取财富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汉代五铢钱的钱币原材料完全是以铜为主,而刘备发行的钱币则含铜量非常低,钱币本身极其劣质,但刘备为了让自己铸造的钱币尽快流通起来,他以政府干预的手段,规定自己铸造的钱币一枚可以顶一百枚五铢钱使用,也因此刘备铸造的钱币叫作直百五铢钱。
但巴蜀地区的老百姓并不认可刘备的直百五铢钱,后来刘备为了尽快让直百五铢钱流通起来,他又下令强制回收汉代五铢钱,这一举动致使巴蜀地区经济通货膨胀迅速暴涨。
在刘备大批量发行大面额货币的情况下,直接对巴蜀地区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在战乱时期本来社会贸易中就已经产生了通货膨胀,而刘备大批量大面额发行直百五铢钱更是造成了巴蜀地区通货膨胀翻倍,不过巴蜀地区却并未陷入大乱,这主要就因为刘备幕后有一位深通经济学方面的高手刘巴。
刘巴建议刘备在通货膨胀时期进行政府调控和干预物价的手段来稳定通货膨胀,刘备后来就直接命刘巴负责制定这些调控政策,所以在刘巴的妥善处理和刘备政府对物价的强制干预和调控之下,巴蜀地区很快就进入了经济稳定时期,不过即便刘巴做的是非常稳妥,但三国之中蜀国也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
不过不得不说刘备这一手段玩的非常不错,他既没有通过盗墓充实军费,也没有明目张胆抢掠,而是变相的通过经济手段攫取了民间财富充实了军费,据《三国志》记载:“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刘备很快就摆脱了经济困扰,可以说刘备在玩经济手段上很有一套。
只是刘备富足了,却苦了巴蜀百姓,很多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财富说贬值就贬值,说回收就回收,最终的经济苦果肯定是由老百姓来买单了,所以刘备这个办法虽然当时立见成效,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后患无穷,这也造成了日后蜀国在后期发展乏力,国力远不如魏国和吴国的缘故。
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的孙权
孙权按照现代的话说算是富二代加官二代,孙氏家族世代都是吴郡富春(现今杭州富春区)土豪家族,世代为官,家产还十分丰厚,是标准的富二代加官二代。
孙权依靠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给他奠定的基业占据了东吴江南的富庶地区,可以说孙权相比于曹操和刘备白手起家创业的难度还是小了不少。
孙权的军费来源主要来自于收取东吴地区名门望族的保护费,这些名门望族在孙权的统治下得到特权和庇护,在经济也经常对孙权进行资助,这其实算是一场交易,孙权在统治内维护和保障这些豪门贵族的利益,而这些豪门贵族则对孙权进行经济支援。
孙权能获得东吴地区豪门贵族的支持与重臣张昭、周瑜密不可分,张昭和周瑜本身就出身东吴地区名门望族,号召力很强,所以张昭和周瑜鼎力支持孙权家族才获得了东吴地区的豪门世族认可。
不过孙权是个过河拆桥的人,在孙权称帝之后,东吴政局逐渐平稳,他已经深得东吴地区豪门贵族支持,于是孙权称帝后第一个就是削除了张昭的权力,让张昭赋闲在家,逐渐淡化张昭对东吴的政治影响,而周瑜要不是英年早逝,恐怕也会受到如此待遇。
除了有豪门贵族的经济支持之外,孙权所统治的地区本身就处于江南鱼米之乡,而且几乎没有遭受过太大的战乱侵扰,因此孙权的南方相对要比曹操的北方和刘备的巴蜀更加富庶,所以孙权的经济一直比较富足。
而且孙权曾经也效仿过曹操在暗中进行过盗墓勾当,并且收获颇丰,不过孙权这个人不如曹操这么绝,他还是顾及到名声,所以没有将盗墓事业做大做强。
虽然江南地区比较富庶,但是在孙权称帝后吴国还是出现了经济困扰,孙权称帝后的赤乌元年(238年),孙权效仿刘备铸造了一大批货币,而且孙权铸造的货币面额比刘备更夸张,刘备铸造的货币是一枚抵一百枚五铢钱,而孙权造的货币是一枚抵五百枚五铢钱,到后来孙权更是将其虚抬到了一枚抵一千枚五铢钱,最后甚至虚高到了一枚抵五千枚五铢钱,所以孙权铸造的货币为大泉当千币。
通过发行大面额大批量的货币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而孙权也能很快的还不损害名声就把民间财富攫取过来,这也是孙权向刘备学习来的成果。
不过孙权没有学习到刘备的精髓,他发行的大泉当千币是自西汉篡位的王莽之后最大的虚值钱币,大泉当千币本身质量就不如五铢钱,面值还非常虚高,这种货币流通起来肯定会让老百姓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大泉当千币一经流通就受到了吴国基层百姓的抵制。
后来孙权也看出来了老百姓非常抵制自己的大泉当千币,他没敢再继续强制流通,他怕激起民变引发暴乱,所以孙权在发行一阵之后看到大家不买账,就赶紧宣布召回大泉当千币并当众销毁。
孙权是一个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人,只不过他学谁都学不好,他最开始学曹操搞盗墓事业,但还是顾及名声放弃了,后来又学习刘备自行铸造货币,但是他谁都没学好,最后半途而废,不过好在孙权集团的底子厚,实力足,所以孙权折腾了一下也没伤筋动骨。
写在最后
所以这么看是不是在筹措军费上当时的主公们都是各有各的招,曹操和刘备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枭雄,两人白手起家,能在乱世中开创自己的一番基业,自然需要心黑手狠。曹操虽然用盗墓的手段有些卑劣,但是人家是坏在明处,相比之下刘备则是坏在暗处。
刘备实际上就是暗中攫取了民间财富,相比曹操抢死人钱,刘备抢活人钱更加可恶,但刘备手段非常高明,即把老百姓兜里的钱拿了出来,还维持了自己仁义宽厚的人设,而不背骂名,也因此刘备在后世多被人认为是伪君子。
曹操掘人坟墓,固然算不上什么正大光明的行为,但是和刘备变相掠夺百姓财富的手段相比,曹操的做法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
至于孙权则是一直在向两位前辈学习,厚黑之中曹操占其黑,刘备占其厚,而孙权则是二者兼有,只是做的不够彻底,盗墓学曹操,可是没把盗墓事业发展壮大;私铸钱币学刘备,但是无奈一经老百姓抵触,孙权为了稳定既得利益,又把钱币都销毁了。因此说孙权是二者兼备但又都不如曹操和刘备做的这么绝。也正是这三人如此手段,才能在军阀割据的时代最终瓜分了东汉江山。
在三国乱世的非常时期谈不上谁对谁错,在那个人吃人的社会中,只有具备非常手段的人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否则就得被历史的滚滚长河所吞噬。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货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