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郭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但是,不管哪一种说法,齐桓公和晋文公,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选项。对于齐桓公来说,被后人称之为春秋五霸之首。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之所以能第一个称霸,不仅是因为齐国整体实力的强大,也离不开管仲这位千古名相的辅佐。而在齐桓公之后,晋文公之所以能接替春秋霸主的宝座,也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其中,就郭偃来说,可以称之为晋文公称霸的最大推手。不过,郭偃原本和管仲齐名,最终却鲜为人知,也即其现在的知名度,完全比不上管仲。
一
首先,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管仲对内大兴变法、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此,在笔者看来,管仲的变法,无疑增强了齐国的国力,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齐桓公去世后,晋文公称霸中原,并让晋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对于晋文公来说,之所以能在春秋初期迅速称霸,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其中,就郭偃这位卿大夫,在晋国扮演着类似于管仲的角色。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有秦穆公三千精兵的护送,又有晋国国内先氏、胥氏、狐氏、郤氏、赵氏等氏族的支持,成功地回到了已经阔别了十九年的故国。重耳将晋怀公赶下了台,自己当上了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
二
彼时,郭偃是晋国的大夫,也是一位卜官,历仕于晋献公、晋文公以及晋襄公,其在晋文公时期实行的变法被统称为“郭偃之法”。对于“郭偃之法”来说,主要内容分为三点。其中,就第一点来说,就是促进晋国和周边诸侯国的经济交流。对于晋国来说,地处中原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促使晋国得以在诸侯国的贸易交往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称霸,都离不开物质基础,比如齐国有山海鱼盐之利,这是齐桓公可以九合诸侯的重要原因。同样的道理,就“郭偃之法”来说,也非常重视发展晋国的经济。
就第二点来说,在任用人才上面,郭偃之法强调的是“尚贤”,而不是传统的“任人唯亲”。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重用的人才,往往优先选择宗室和贵族势力。当然,这也导致普通的士人难以获得出头之地,并且限制了人才的丰富程度。不过,就晋国来说,则率先打破了这一局面,早在晋献公这位君主在位时,宗室力量遭到了严重削弱,所以很多卿大夫受到了晋献公的重用。
三
等到晋文公这位君主即位后,先氏、胥氏、狐氏、郤氏、赵氏等卿大夫家族,继续获得君主的重用,这让晋国的人才来源比较丰富。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晋国缺乏宗室力量,导致卿大夫家族的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引发了三家分晋的结果,也即在战国初期,晋国分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了。不过,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还是因为重用卿大夫,从而在整体实力上力压秦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这无疑是郭偃的重要贡献。就第三点来说,郭偃之法中采用了“君食贡”制度,即国君不保留土地,而采用从土地拥有者那里收取税赋的方式,以此来分配晋国的这些土地。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同样提升了晋国卿大夫开疆拓土的积极性,也即这些卿大夫攻占的土地,往往不会被晋国君主收走。因此,晋国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疆域最辽阔的诸侯国之一。巅峰时期的晋国,其疆域包含了今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所以,在笔者看来,郭偃在晋国推行的变法,不仅帮助晋文公称霸中原,也对晋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了郭偃之法,晋文公如虎添翼,晋国经历了一次次内乱,竟然仅仅在三四年中就修复了创伤。
四
最后,晋文公时期,晋国得以打败楚国,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晋国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都维持着霸主的地位。晋文公的成就离不开郭偃的帮助,就像齐桓公的霸业离不开管仲一样,郭偃和管仲的地位是一样高的。《墨子·所染》篇说:“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俞樾说:高亦读为郭,高偃即郭偃。)(《左传》作卜偃)。”墨翟认为,人生来如白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下文列举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说他们都有好的大臣以“染”他们。结论说:“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这五君就是春秋时期的五霸。这是说,齐桓之霸靠管仲,晋文之霸靠郭偃。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郭偃是和管仲齐名的。商鞅同秦孝公讨论变法时说:“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商君书·更法》)“郭偃之法”就是郭偃在晋国变法时的措施和言论。到了战国时期,在秦国发起商鞅变法的商鞅,也对郭偃比较推崇。当然,比较可惜的是,现在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宰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管仲,而郭偃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而这,无疑是对郭偃非常不公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