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郑当时和汲黯是一样的,也是一位崇尚黄老思想和游侠的大臣,也死在当官的任上。但是同汲黯没人缘、不受皇帝喜欢的境遇相比,郑当时交友非常广阔,遍地都是他的朋友,当官非常圆滑又清廉,不愧当时之名。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郑当时字庄,陈地人。郑当时很可能是于楚汉战争结束之后,因为他的名和字很有意思。他的父亲郑君是项羽的将领,在被刘邦要求直呼项羽的名字时坚决拒绝,所以被刘邦驱逐后就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了。因此,这个名字也成了郑君表达自己信念的寄托——尽忠于项羽正当时,为人要庄重。但是,郑当时后来的行为很明显拿父亲当了反面教材,为人友善,做官就很注重风向。
郑当时虽然喜好黄老思想,但是起家的根本还是靠坚持不懈的结交朋友,最初靠帮助名将张羽解决麻烦而名声大噪。此后,他到了长安担任太子舍人(即东宫宿卫),自感官位不高、名望不重,便夜以继日地遍访宾客,唯恐落下一个,而且所交往的宾客都是自己父亲辈的人物,到汉武帝时终于当上右内史,位列九卿之一。
此后,郑当时将他这种结交朋友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大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味道。他当太史期间直接告诉家人,不管来人地位如何都要迎进门,自己则以“客上主下”之礼尽心招待;自己很廉洁,但还是将自己的俸禄和赏赐都拿来向长者献礼;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下属从来和颜悦色,生怕吓着人家,对人才或者听到高见一刻也不停留推荐给汉武帝。因此,郑当时在任上最大的功绩就是寻找、发现人才。在这种无私地结交朋友的情况下,郑当时也被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为郑庄,所以汉武帝都知道他的评语“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走到哪都有人招待。不过,他最后一次被贬官也因为选的朋友不靠谱,结果被人告发了,只能拿钱赎罪。
相比于刚直的汲黯,郑当时就非常的圆滑了。第一次被贬官就是因为在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争斗之间中途改变立场。当时,汉武帝让大臣们公开讨论下窦、田两人谁对谁错,郑当时一开始支持窦婴,但是很快就改变立场了,内心支持窦婴的汉武帝被气得大骂郑当时“局促得向车辕下的马驹”,完全没有平时指点江山的气概,事后直接免了他的内史。此后,他在朝堂上完全跟着汉武帝意见走,不敢明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最后,郑当时死于汝南太守的任上。
郑当时虽然当官比较油滑,连汲黯骨气的一半都没有,但是作用不比汲黯小。汲黯谁都敢怼,就没人敢亲近了,自然也不能去发现人才,只能自己去奋斗了,而郑当时时时刻刻地搜寻人才,又迫不及待地将人推送给汉武帝,使得很多人才能够被发现,不至于被埋没,是很多人的伯乐(被推荐的人没有留下名字)。光此一点就是别人很难做到的,郑当时是一直在做好人好事,直接造福了许多人,对汉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公于私都值得别人去学习。有句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尽管他后来被贬时也发生宾客远离的情形,让人不得不感慨人都是势利的动物,但是亲属也因他成为政府高官就有7人之多,可谓是善有善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