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与热兵器时代,哪个时代的武器杀伤力更大?从古至今,战争的态势基本上就是攻势作战与防御作战。作为防御一方一定会有利的地形地势,构筑关隘,要塞,堡垒,形成纵深防御体系用来迟滞,消耗攻防的作战力量。而为了攻克这些防御设施,巷战不可避免。有兴趣的话可以参阅,山海关,嘉峪关,君士坦丁堡的地形图城防图。而城市无论古代或现代作为一个地域的中心防御要塞化纵深化一体化是必然的。城市的大量地面建筑,地下建筑稍加改造就构成了天然的防御设施。
而攻方面对这些防御设施必然会有火力死角,视线盲区,联络不畅的问题出现。随着攻方攻击力的拖延,衰落。守方的反击力量的参与,攻方的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是在野外的军队也要构筑防御工事,建筑营寨。用来保护自己,防御敌人。在营区建筑时,一是要遵循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进行修建。要是把营区修成度假村那就不免贻笑大方了。从古至今战争的人在改变,武器在改变,战争的方法在改变。但战争的法则没有改变,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普通城市与大型城市的防御能力要差一些,但是其基本的防御能力还是具备的,作为大型城市的前哨,为大型城市提供防御纵深,为部队提供后勤补给,集结收拢。普通城市存在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而大型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心区城市防御堡垒化,要塞化。冷兵器时代的巷战对防守方来说很恐怖吧,除了有足够的弓弩、投枪等较远距离兵器,否则直接接触的肉搏战意义不大。其次,古代的街巷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吧,一个小城也就一到三公里见方,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现代的巷战主要得益于枪炮等长距离兵器,打一枪换个地方很不容易被发现;同时现代城市很高大复杂,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容易隐藏,不容易毁坏,所以进攻起来复杂多了。
即使是现代,打巷战也是最后迫不得已的选择,守方赢得没几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没有强大援军,城内再多部队,抵抗再强,最后也难免一输,军事角度说,防御不能为反击或者进攻集结创造机会的话,那样的防御都是没意义的。防御的一方力量分散了,进攻一方因为地形可以从容调度兵力各个击破,在热兵器时代分散就意味着失败。而且兵法上十则围之,被围一方本来兵力士气就处于绝对劣势,一旦失去城池的凭恃,心理就会很快崩溃,哪怕是兵力仍然完整,也没办法再聚集力量。
在古代城市往往都有高耸的城墙保护,只要有少量的守军就能抵挡大军进攻,在彻底打垮守军的抵抗意志之前强行攻入城市的可能性非常低,也就是说破城之后守军即使有剩下的部队,也是没有战斗意志的了,自然就没有巷战。后来有了大炮,城墙三两下就塌了,守军还没消耗完,自然有巷战可以打。
冷兵器的威力及其相关的技战术限制决定了巷战得不偿失,冷兵器时代攻方的人海战术在巷战中是无敌的。只有在进入火器时代而且还要在近战自动武器比如冲锋枪和全半自动火力的普及后,才能支撑巷战的必要威力火力和敌我战损率。武器和建筑是能不能展开巷战的条件,现代建筑形成的废墟能形成防御和隐藏阵地,再配合机枪狙击枪这种生命收割机,才能把敌人打得找不着北。古时候建筑就一把火的事情,并且以白刃战为主,难以从隐蔽处大量杀伤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