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汉文帝得罪的这个宦官,名叫中行(háng)说(yuè)。说起来,中行说也是一个可怜人,虽然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在春秋时期是晋国的贵族,但到中行说之时,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只能阉割之后到宫里当宦官。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屈辱的事了。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想想司马迁受宫刑之后,“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就不难理解中行说当时的心境。但没办法,不能体面地生存,就只能屈辱地苟活。中行说已经做了屈辱而平凡地过一生的准备。
但就是这么一个低贱的愿望,对中行说也成了奢侈。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去世, 老上单于继位, 汉文帝决定遵循自高祖刘邦以来的对匈策略,从宗室中选一位族女,尊以公主的名分,去匈奴和亲。公主和亲匈奴,不是一顶小轿两人一抬就去了。为了照顾公主日后的生活,也为了彰显大汉威仪,必须得配以上百人的送亲队伍。汉文帝这次就派中行说陪同前往。
中行说是一千个不愿意啊!匈奴苦寒之地,资源贫乏,生产落后,哪里比得上中原舒适安逸。但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去或者不去,由不得他,汉文帝就强令他非去不可!
汉文帝为什么执意派中行说出使匈奴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中行说是燕人, 和匈奴接壤, 熟悉匈奴风俗习惯;二是早在吕后临朝听政时就已选定中行说出使匈奴,只是此次没有成行而已。三是因为中行说只是一名宦官, 让他久居匈奴,并不觉得可惜。将军栾布就认为:“陛下之所以使中行说者, 不过以匈奴骄恣, 必不能善待汉使, 或留之则非我所惜, 从而弃之耳”。
中行说很不情愿, 临走时留下狠话:“必我行也, 为汉患者。”
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中行说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可怕人,他狠起来,整个汉帝国都害怕。
中行说积聚了对汉廷的所有怨恨, 到了匈奴后,立马就投诚老上单于,随后成为匈奴几代单于的重要谋士、匈奴的对汉战略专家,中行说的下半生都致力于“倒汉”事业中。
对汉朝来说,中行说是个祸患;对匈奴来说,中行说是天赐之福。老上单于也是一代枭雄,在对待人才上,不拘一格。虽然中行说是个阉人,对其却十分信任和优待。这让本身就仇视汉朝的中行说感到了温暖和自我价值的认同,从此更是一心一意辅佐匈奴单于。
他首先做的是降低匈奴对汉朝的物质依赖。当时的汉朝虽然军事上难敌匈奴,但是经济文化远比匈奴发达。匈奴人很羡慕汉朝的丝绸服饰和饮食习惯。中行说警示单于:匈奴人口不及汉朝的一个郡,但之所以比汉朝武力强大,就在于服饰、饮食与他们不同,这样匈奴才不需要仰仗汉朝的供给。为了更有效地说服,中行说让人穿起汉朝的丝帛衣服,到草棘中奔跑或者策马驰行,结果这些衣服不但很容易就撕破了,而且还很不利于骑射。他的事例让单于深感胡服骑射之重要,此后每每得到汉朝的衣食,单于就命统统扔掉。
其次是强化匈奴的文化自信。当时,汉朝使节很看不惯匈奴食腥膻、逐水草、着毡裘、疏礼仪、妻后母等风俗制度,中行说对此进行了辩护。他说:“匈奴人食腥膻、逐水草,战事紧急的时候人人都练习骑射,战事缓的时候人人享受和平生活。生活少约束,且简便易行,君臣关系简单,却如人的身体一样协调。汉朝虽自称礼仪之邦,君臣之间却相互猜忌。汉朝大量使用劳力去修筑宫廷楼阁,耗尽民力。这样使得百姓在战事紧急之时没有时间练习攻战之事,和平的时候又不能休养生息。”对于匈奴伦常混乱的婚配风俗,中行说说:“匈奴虽然伦常紊乱,但却确保了宗族的延续。而汉朝虽遵守伦常,可是亲情疏远,为权力父子、兄弟互相残杀。”
中行说还教唆单于在外交上强硬。汉文帝致信匈奴,用的是一尺的木札,开头很礼貌地写着“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的字眼,下面写着贺礼的单子和客套的话。中行说让单于找了一块一尺二寸的木札给回信,上面书写:“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连印章的尺寸也要大于汉朝的,以此宣示匈奴单于高于汉朝皇帝。中行说还威胁汉使说:“汉朝送来物品必须数量充足,质量有保证,否则等到秋高马肥,就要大举南侵,铁骑践踏了。”
在帮助匈奴对付汉朝方面,中行说可谓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他“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为匈奴出了不少劫掠汉朝的主意,匈奴单于屡屡依照他的意见侵入汉境,杀戮百姓、劫掠牲畜,给汉朝边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中行说帮助匈奴劫掠自己的国土和国人的言行,让汉朝人为之切齿。贾谊就曾在一篇文章里表达了对中行说的痛恨:“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