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的一生经历过什么?他为何会遭受陷害?

李岩的一生经历过什么?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自成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率军攻入北京,灭亡了大明王朝。尽管只占据了北京城短短数月时间,但李自成的成就已经足以让他留名史册了。

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小时曾经为人牧羊、出家为僧的社会底层人士,李自成能够建立大顺政权,自然是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而在众多他的下属当中,有一个人的贡献最为突出,可以说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此人便是起义军中重要的将领和谋士李岩。然而,李岩为李自成尽心尽力,却最终受小人陷害而死,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和悲哀。

李岩,原名李信,明朝末年生于河南开封府的杞县。传说,他的父亲是曾经官居山东巡抚、兵部尚书的李精白,此人在任期间政绩还算出色,但因为讨好魏忠贤被东林党人弹劾丢官,李家也受此影响衰落不少。如果此言属实,那么李岩的出身也算是比较优越了,不过,这一说法虽见于《明史》,但却因为地方志找不到记载且疑点颇多而遭到广泛质疑,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天启七年(1672),李岩考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聪颖。中举之后,他没有继续参加科举,而是投身到了行侠仗义当中,他周济身边有困难的百姓,结交了不少江湖人士,也成为了远近一带的善人,人们都称他是“李公子”。因为常常拿出自家的存粮救济饥民,受其恩惠的人都纷纷感谢说:“李公子活我”。

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后,早已不满明朝廷统治的李岩加入了义军,他和李自成相见恨晚、交谈甚欢,很快便被后者视为了心腹。为了更好地发展队伍,李岩提出了许多建议。首先,要尊贤重士,正如东汉名将马援所说,乱世当中“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如果表现出对人才的尊重,那么更多的人才就愿意主动投奔,反之,人才就会选择为朝廷效力,成为义军发展的绊脚石。

其次,要重视人心。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百姓们早就不满明朝廷统治的情况下,要想争取他们的全力支持,就要一改往日的流寇习性,不能让人们觉得选哪个都没有希望。因此,哪怕是表面上假装仁义,也要做到位,从而获取更多支持。

想要获得人心,除了约束士兵、禁止他们烧杀抢掠之外,舆论也十分重要,深知这一道理的李岩主动出马,在民间广泛宣扬李自成的部队是与民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另外,像“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样具有煽动性,且简明易懂,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口号也都是出自李岩之手。

在李岩的努力之下,人们对李自成和义军的态度从畏惧转变为了“唯恐自成不至”。有了群众基础,李自成的势力自然是迅速壮大,很快就在对朝廷的作战中高歌猛进。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随后更是于三月攻入北京,结束了明朝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

在李岩眼中,攻陷北京只是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目标,然而,李自成却把它当作终点,于是开始志得意满,再也听不进他人的进谏。结果,李岩提出的招抚吴三桂、整顿兵马准备接下来与清兵作战等建议都被李自成无视,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接连兵败,无奈下放弃北京仓皇南逃。

随着不断的失利,义军当中可谓是上下离心,像李自成帐下重要谋士宋献策就认为李自成并非真正的明主,便打算拥立李岩为新的领袖。不过,此时的李岩依然是忠心耿耿,主动提出领兵两万前往河南稳定局势,平定反对势力。然而,此时的李自成却认为李岩是打算拥兵自立,于是暗中与谋士牛金星商议,要将其诛杀,以绝后患。

一番谋划后,牛金星明面上邀请李岩到帐中饮酒,实则在暗中埋伏了士兵,趁其饮酒之时命他们一拥而上将其擒杀。就这样,李自成事业上最重要的助力被其亲手指使人除掉,他也就此彻底失去了唯一真心实意为其效力的属下。

最终,宋献策出走,牛金星降清,孤家寡人的李自成则在湖北被当地民兵所杀。原本,李自成很有可能复制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以布衣身份开辟王朝,但他却自毁长城,不但不听从李岩的建议,还将其诛杀,可以说是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做自取灭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