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国和李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激烈较量,为武将的登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战国四大名将。按照介绍,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将领,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其中,就李牧来说,无疑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最大依靠了。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抵抗匈奴。在战国时期,匈奴已经开始崛起,当然,此时的匈奴还不是非常强大,远远没有达到西汉初期的程度。
在邯郸之战后,李牧则是以抵御秦国为主,因为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李牧得到武安君的封号。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李牧这位名将的存在,秦国一直无法消灭奄奄一息的赵国。但是,到了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在李牧被杀后,王翦率领秦军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赵王迁杀害李牧,无疑是自毁长城,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那么,问题来了,李牧对赵国这么重要,为何赵王迁还要杀害他呢?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李牧之所以被赵王迁冤杀,原因有三个。就第一个原因来说,自然是秦国的反间计,或者说是离间计了。在战国时期,秦国不仅用这一计谋除掉了李牧,还导致信陵君魏无忌郁郁而终。对于信陵君魏无忌来说,曾两次率领诸侯国的联军击败秦军,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阻碍。但是,在秦国成功离间信陵君和魏安釐王的关系后,信陵君被夺取了兵权,从而无法继续阻挡秦国了。同样的道理,李牧不仅无法阻挡秦国,还丢掉了性命。
公元229年,王翦率领秦国大军进攻赵国,在这场战役中,尽管秦国大军兵强马壮,拥有绝对的优势,不过,因为李牧的阻挡,王翦无法攻占赵国都城邯郸。在此基础上,王翦这位名将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取胜。于是,王翦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曾经诬陷廉颇的大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说李牧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面对这样的消息,赵王迁应当首先派人查明真相,再进行处理。但是,赵王迁没有明辨是非,就直接派人取代了李牧,最后甚至冤杀了李牧,这自然是十分糊涂的行为了。
二
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则是因为在战国七雄中,赵国对于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比较重的。相对于其他诸侯国,赵国历史上的兵变和内乱实在太多了,这导致赵王迁对于拥有兵权且功高震主的李牧,存在非常大的疑虑。早在春秋时期,赵氏就因为自身的内乱,所以导致了赵氏孤儿的悲剧。在赵武重新执掌晋国大权后,赵氏发展壮大,成为瓜分晋国的卿大夫之一。
三家分晋后,赵烈侯是赵国第一任君主。但是,赵烈侯去世后,赵国爆发了内乱,公子赵胜(和后来的平原君赵胜不是同一个人)因与赵成侯争夺君主的宝座。赵成侯二十五年(公元前350年),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緤与太子赵语争立君位失败,逃奔韩国。于是太子赵语即位,是为赵肃侯。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三家分晋后,赵国内乱频繁,这导致赵国在战国初期相对弱小。到了战国中期,虽然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帮助赵国走向了强盛。但是,赵武灵王先是册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又废长立幼,改立赵何,也即赵惠文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然,赵武灵王也没有放弃长子赵章,而是在平衡赵章和赵何的权力。于是,这导致赵国爆发了兵变。在沙丘宫变中,赵武灵王和长子赵章,都丢掉了性命。
三
在此基础上,频繁的兵变和内乱,导致赵国君主颇为防范武将。比如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照样被排挤出赵国。至于李牧这位名将,不仅执掌了赵国的兵权,并且因为在宜安之战等战役中多次击退秦国大军,从而功高震主。在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显然也和功高震主存在直接的关系。纵观整个古代历史上,功高震主的武将,往往都不会有善终的结局。
就第三点原因,在功高震主的基础上,李牧还多了一个身份,也即他是出自代地的武将。代地远离赵国都城邯郸,风俗习惯也和邯郸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赵武灵王在位后期,将长子赵章分封在代地,甚至赵武灵王准备让赵章在代地建立代国,而赵惠文王则执掌邯郸等地,这无疑是让赵国一分为二,从而损害了赵国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在沙丘宫变中,赵章、赵武灵王走向败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加剧了代地和邯郸的对立。
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国已经几乎无人可用了,所以,赵王迁这才让李牧率领代地的兵马来到邯郸,以此抵挡秦国大军的进攻。换而言之,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赵王迁是不愿意代地的兵马来到邯郸的,更不愿意重用代地的武将。也即赵王迁看到李牧及其手下,很可能就会联系到历史上的沙丘宫变,想到代地和邯郸的对立,在这种情绪和心理之下,赵王迁对于李牧的态度,自然是非常复杂和纠结的。
四
最后,对于赵王迁来说,杀了李牧,很可能就守不住邯郸了,不杀李牧,又担心这些代地的将士会造反。就在赵王迁不知如何决定的时候,秦国的离间计和郭开的陷害,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于是,公元前229年,赵王迁最终冤杀了李牧。当然,对于赵王迁来说,冤杀李牧之后,自然也守不住邯郸了。
赵王迁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颜聚逃走,秦军于是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深山中后,因思念故乡而创作《山水》这首诗歌,他表示: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
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对此,在笔者看来,等到赵国灭亡之后,赵王迁才意识到自己冤杀了李牧这位良臣。但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在被流放之后,赵王迁只能接受郁郁而终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