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霍光,刘询是否能成为皇帝?

对刘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学习汉朝历史时,经常看到这么一句话:宣帝是了不起的皇帝。他从逆境中成长,业务能力顶呱呱,对外战略、对内策略,都没给汉朝丢脸。

也经常看到另外一句话:霍光是出色的权臣。武帝托孤,辅佐昭帝,废刘贺而后立刘询,说一不二。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点:两个非常出色的人,碰到一起,是齐头并进,还是相互抵消?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霍光,刘病已是坐不上皇位的。

其实若要深刻认识这句话,只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就好了:1.霍光有没有这个实力。2,在立刘询的过程中,霍光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第一个问题,是回答第二个问题的前提。

《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这么说的:

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重。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

汉武帝老年,想立赵婕妤的幼男为储君,于是就要托孤,发现文武百官里霍光可以堪大任,就封霍光为大将军。所以,霍光的“大将军”头衔,可被看做武帝给他的一个加持,是辅政决策权的保障。

在汉代,大将军是一国内最高的军事统帅,除了霍光,尚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一同辅政,然而他们的职位分别是:车骑将军(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御史大夫、左将军(次于车骑将军)。也就是说,霍光不仅是四大辅臣之首,更是群臣之首。

这时候,如果天子去世、被废,他当然有资格决定新的人选。这是其一。

霍光的爆发力,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我想是在汉昭帝统治时期那一次反杀:广陵王刘胥勾结长公主、桑弘羊、上官桀刺杀霍光,不料竟反被霍光所擒。这以后,辅政大臣少了两个,金日磾是个外国人(匈奴),更不好说些什么。

朝政真正意义被霍光掌控,这是其二。

不过此时,还没有到刘病已的出场环节,之前还有个刘贺。

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他的祖母是一代宠妃李夫人,坐上皇位,可以说名正言顺。然而,他干的并不好,还没继位几天,霍光就后悔了,《汉书》用了三个字描述他此刻的心情"光忧懑",忧心、愤懑,一是担心汉朝前途,一是跟武帝没法交代。

在感到忧懑之后,霍光没有耽误时间,而是立刻叫来车骑将军张安世商量对策。注意,如前文所述,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那么张安世与霍光,彼时实际上掌握着国家内部绝大部分的兵力。

在军事两巨头(霍主,张辅)达成初步统一后,就是向群臣宣布了:废刘贺,在皇室里另选一个新人继位。事实上,也不能怪霍光不和他们商量,因为一听说要换天子,群臣反应是这样的:

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震惊、害怕、唯唯诺诺。

接下来,就是恩威并施的推战场了:

田延年拔剑而立,直言:“大将军为了完成武帝托付,废无能之君,今天谁要退缩,就斩了谁!”

霍光做无奈状:“为了国家也只能这样了!就让我背负骂名吧。”

众臣子跪地:“唯大将军命是从。”

(以上对话译于《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

这么看来,废刘贺,立刘询,不是群臣商量的结果,甚至不是群臣主动想要的结果,而是由霍光动议,霍光执行。

没他这么一下子,汉宣帝真不会19岁而立。或许,刘贺还会做皇帝很久,而后因为能力不足被怨声载道,同时广陵王刘胥对皇位虎视眈眈,将政举搅合的大乱。

即便,宣帝是时代的选择,其出场也要等上好久。这是其三。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有许多传闻说,刘病已的身份存疑,是霍光为了控制国家从民间找来的傀儡,只是没人料到,这个傀儡非常出色。

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史书记载的非常明确,虽然刘病已乃废太子之孙,曾经背负着罪名活着,却没有那么惨。

刘据死后,武帝很快悔悟,相继地,在狱中的刘病已也被释放,送到外祖母家养育了一段时间。再大一点儿,他又进入掖庭。掖庭,不是什么豺狼之地,类似于早期的后宫,住着宦官、宫女等人。

所以,刘病已活动痕迹是一直被记录的。即,在当时都知道有这么个人,也知道他在哪。自然说不上冒充卫太子之孙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