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仕三朝的内阁首辅:揭秘彭时的生平经历

彭时,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彭时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为天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奋、忠于职守,辅政近三十年,持正不阿,与商辂齐名。《明史》评价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

彭时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六月十六日(1416年7月10日),他自幼稳重嗜学,聪慧过人。等到年纪稍长后,随从叔伯研习《春秋》,学习举子的课业。他博览群书,通晓经义。擅长做文章,下笔连续不断,文辞使人惊异。

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彭时乡试中举。至正统十年(1445年),又考中举人,并进入国子学学习。他潜心学术,颇有时誉,时任国子祭酒李时勉对他寄予厚望。

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参加会试,名列第三;廷试时,被英宗钦点为状元。彭时状元及第后,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在“土木之变”被俘,留守北京的郕王朱祁钰(即明代宗)在于谦等人支持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过后,他得知继母去世,于是极力推辞,代宗强迫其受命。彭时入仕一年多,就得以参预大政,实属罕见。不久,彭时升任翰林院侍读,并赐金带及五品官服。

景泰侍读

景泰元年(1450年),因瓦剌被击退,战事稍有平息,彭时获准回家守孝。但他因此也忤逆了代宗。守孝期满后,代宗命他到翰林院供事,不再参与内阁事务。

景泰八年(1457年),大将石亨联合大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拥戴被囚禁在南宫的太上皇英宗复位。当时有人曾邀请彭时一同参与迎驾,彭时予以拒绝。

同心辅佐

天顺元年(1457年),阁臣徐有贞、岳正及许彬相继被罢免。英宗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英宗仍命他入阁,兼翰林学士。《明史》称:“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彭)时与(岳)正二人。”英宗当时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他谈话。李贤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是真君子啊!”彭时与同僚李贤、吕原关系融洽,三人共处内阁,同心辅佐朝政。

慈寿太后获加尊号时,朝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趁机请英宗推恩天下,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与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他的建言,立即上奏实行。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病危,口述遗诏,包括确定后宫嫔妃的名份、不用嫔御殉葬等四件事,交给阁臣润色。彭时读完后,涕泪流下,抑制不住悲怆之情。宦官回来复命后,英宗也为之流涕。

侃侃守义

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明宪宗即位,彭时拟好两宫太后的尊号上呈。宦官夏时逢迎宪宗的生母周贵妃的旨意,说英宗原配钱皇后久病,不当称太后,而贵妃是宪宗生母,应该独上尊号。彭时拱手向天说:“太祖(明太祖)、太宗(明成祖)神灵在上,谁敢有二心?钱皇后无子,臣能谋到什么利益而为她争?臣所以不忍沉默,不过是想保全皇上圣德而已。如果皇上推及大孝之心,就应将两宫并尊为太后。”李贤也极力陈述,才定下此事。待到献上宝册时,彭时说:“两宫同称太后就没有分别,钱太后宜加两个字,以便称呼。”于是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过了几天,宦官覃包到内阁说:“皇上的意思本也是这样,但迫于太后,不敢做主,如果不是二公力争,几乎误了大事。”之前,阁臣陈文沉默不语,听了覃包的话后,颇感惭愧。礼成之后,彭时升为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并负责经筵事务。

同年,宪宗命会昌侯孙继宗为监修官,彭时与李贤、陈文担任总裁官,开始编修《明英宗实录》。

善成君德

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内阁首辅陈文去世,彭时接任首辅。同年六月,钱太后去世,周太后不愿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命太监夏时与怀恩召集辅臣,商议钱太后的丧葬事宜。彭时首先进言:“钱太后与先帝合葬裕陵,神主祔入太庙,这是先帝的遗愿,早已定了的事,还有什么可议的?”

次日,宪宗再召彭时等重议此事,彭时仍坚持前议。宪宗说:“朕难道不知道你说的这些吗?朕只是担心钱太后一旦入葬,就会使母后(周太后)难与先帝合葬。”彭时回答:“皇上对两宫太后都非常孝顺,圣德广为传闻。合乎礼仪,便能成全孝义之名。”内阁重臣商辂及大学士刘定之也相继劝说宪宗。宪宗说:“连母亲的命令都不听了,还能算孝顺儿子吗?”彭时向宪宗建议:“可以将钱太后葬于先帝之左,虚右位以待周太后将来。”

宪宗仍担心违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后更发出为钱太后另择葬地的谕旨。姚夔等两百余名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宪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头拒命,声言:“不得到钱太后合葬的旨意,绝不敢退下。”自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跪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宪宗与周太后无可奈何,这才听从了彭时等人的建议。

尽忠献纳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西北土官满四率众起事,自署“招贤王”,数月即聚众数万,关中震动。七月,都御史项忠奉命讨伐满四。项忠初战不利,朝廷建议命抚宁侯朱永率京军前往。朱永故意为难,提出许多要求。彭时讨厌他胃口张得太大,并推测军队可不用出发,便令整装以待。正好项忠飞报朝廷,说已把贼人围在石城。宪宗派宦官怀恩、黄赐与兵部尚书白圭、程信等人到内阁讨论。彭时说:“贼人四出攻掠,锋芒诚然不可阻挡。现在他们入石城自保,我军包围得很坚固,他们不过是困兽,很容易擒获。”程信说:“怎么知道项忠不会退兵?”彭时说:“他已部署妥当,为什么自退?如果现在出兵,估计什么时候到?”程信说:“来年春天。”彭时说:“这样的话,更加缓慢了,不顶事。事情的成败,就在十二月决定了。”程信恼怒,恐吓道:“项忠如果失败了,一定要杀一两个人,然后出兵。”众人都很担心,问彭时有什么见解。彭时说:“看项忠奏疏中曲折,知道他很能干。如果他听说另派禁军去,则可能会退避不敢负责,这样贼人就难说了。”当时只有商辂赞同他的话。到同年冬,叛乱果然被讨平,众人这才信服。旋即改任为吏部尚书。

成化五年(1469年),彭时因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宪宗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予朝参。畿辅地区以及山东、河南干旱,彭时请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京师米贵,请发出仓库储米五十万石来平卖。宪宗都听从了。彭时以旧臣受到倚重,遇有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而那时候宪宗怠于政事,大臣很少得到召见。万安同在内阁,交结显贵的宦官和外戚,使君臣上下隔绝,彭时颇为担扰。

成化七年(1471年),彭时再次发病,又请求致仕。宪宗安慰挽留,彭时无法离去。同年冬,彗星再次出现,彭时因而上书论关于为政之本的七件事:

一,不要惑于佛事,浪费金钱;二,传圣旨专门委任司礼监,不要再任别的人,以防作弊;三,召见大臣议论政事;四,对近幸之人赐给太多,工匠冒官太滥,而犯重罪判死刑和流放的人,又不尽合法,应戒除滥加刑赏;五,虚心接受劝谏,不要厌恶恳切的直言;六,告诫廷臣不要模棱两可,凡是政令失当,应该直言论奏;七,清理牧马草地,减少权势要人的庄田。

积病长终

彭时常常因为有灾变而上书,他的奏疏有的留中不发,有的发下有关部门,又多被阻隔,彭时因此郁郁不得志。自从成化五年(1469年)以后,他共休假七次,宪宗总是命御医去给他看病,还多次派宦官赏赐给他财物。

成化十一年(1475年)正月,彭时因任满进升为少保。同年三月二十二日(4月27日),彭时病逝,终年六十岁(《今献备遗》作七十)。

彭时临终时,对前来问候的从弟说:“生死是常理,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只是冒居高位,上不能报国,下不能终养老父,这是我愧疚的。”最终没有一句话提及家事。宪宗闻讯后,非常哀伤惋惜,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宪”。另赐钞一万贯,命有关部门予以安葬,任命其子彭颐为尚宝司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