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身边也伴随着许多著名的大臣。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其中,阿桂比较特殊,他是文官家庭出身,最后却成长为武将,历经大小金川之战、大小和卓之战,成为清朝名将。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先生,曾评价阿桂和傅恒二人是“乾隆朝福将”。阿桂在军中能够屡立战功,受众将佩服,实际上和他宽厚的性格有关,而这一性格,得益于他父亲的教育。但放在今天,则充满争议。
阿桂,本名章佳·阿桂,是满洲正蓝旗名门出身。他的父亲名叫章佳·阿克敦,是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吏部尚书。阿克敦执掌翰林院多年,连雍正、乾隆时期的名臣张廷玉,都曾是阿克敦的老部下和搭档。和一般的满洲官员不同的是,阿克敦精通儒学,学识渊博。在清朝时期,满洲官员不用经过科举,就可以入朝为官。阿克敦24岁那年,执意要参加科举,并且考中二甲第三名。满洲学子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让康熙龙颜大悦,立即给予重用,很快就担任吏部侍郎、国子监祭酒等职,并且长期在翰林院当值。也就是说,阿桂的父亲阿克敦,在康熙、雍正年间的满洲官员中,算是满洲文坛的领袖人物。
阿桂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此时他的父亲正值春风得意之时,阿桂从小就在官学读书,他聪慧过人,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从雍正晚年到乾隆初年,阿克敦任刑部尚书,主管全国刑狱十余年。但阿克敦不喜欢杀伐,对待犯人比较宽仁。阿桂从小性格暴戾,认为父亲的做法不对。
乾隆初年,有一次,正逢阿克敦休沐在家,他看到儿子阿桂正在读刑狱方面的书籍,阿克敦便问阿桂:“如果让你来当刑部尚书,你会如何对待这些犯人呢?”当时阿桂刚考中举人,意气风发,但举止轻浮。面对父亲的提问,阿桂得意地回答道:“必须从严治罪,他们犯了一分的罪,就应该受到一分的处罚;犯了十分的罪,就应该受到十分的处罚!”阿克敦听完之后,大怒不已,立即拿来棍子,将阿桂打了一顿。《清史稿》云:
一日,阿桂侍,阿克敦曰:“朝廷用汝为刑官,治狱宜如何?”阿桂曰:“行法必当其罪,罪一分与一分法,罪十分与十分法。”阿克敦怒,索杖……
在很多人看来,阿桂的说法并没有错,犯人犯了罪就应该受到相对应的惩罚。但阿克敦却要棒打儿子,为何呢?这和阿克敦的经历有关。雍正初年,雍正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在满汉官员中重点培养两名官员,分别是阿克敦和张廷玉。阿克敦被雍正派往南方,担任两广总督,可后来阿克敦在任上虚报战功、并且有贪污索贿的行迹,被同僚举报,雍正恨铁不成钢,一怒之下,将阿克敦判了斩监候(秋后处斩)。后来因江南河道缺人,雍正让阿克敦去河工上立功赎罪,阿克敦这才保住一条性命,重新取得雍正的信任,担任刑部尚书。
阿克敦在担任刑部尚书期间,主张以执法以“宽”。虽然雍正是一位严酷的帝王,但刑部尚书却十分宽仁,这种刚柔并济的方式,有利于维持刑狱的平衡。因此,阿克敦认为,阿桂的答案他不满意。用阿克敦的话说:
“如汝言,天下无完人矣!罪十分,治之五六,已不能堪,而可尽耶?且一分罪尚足问耶?”
阿克敦把阿桂打了一顿后,告诉阿桂:“犯了十分的罪,最多惩治他五六分;若是犯了一分的罪就惩治,天下哪有完人呢?”阿桂听了父亲的教导后,从此性格大变,之后阿桂在军中,若是属下犯了错误,他大多以宽仁之心来对待,因此深受将士们爱戴。
阿克敦教育阿桂的这段话,对阿桂的一生产生深远印象,并且直接促成阿桂为“一代名臣”,但他的话放在今天,却充满争议。虽然,在为人处事方面,人们应该以宽仁的心态来对待身边之人,但是在法制上,犯了罪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这样,才不会纵容不法分子,才能对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