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有“海内名士”之誉,一生经历都凝铸在了诗中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唐朝诗人。他的家世显赫,时人称之为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群里,张祜并不是非常显耀的一个,但他就像一颗流星,闪烁的光芒也曾美丽过夜空。

张祜一生没有做过大官,史书里就没有记载他的事迹,后人只能从《唐才子传》等笔记小说中略窥他的生平。但他的诗歌却流传下来很多,收入《全唐诗》的有三百多首。

张祜出生于清河张氏,在当时是名门望族,家世显赫,所以年轻时就被人称为张公子。

张祜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他为人清高,仰慕古代隐居的名士,就自称“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唐才子传》说他:“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然不业程文。”张祜以诗才闻名,他结交的知己朋友也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但是他却没有学习过科举文章。

张祜不仅自称“处士”,也以“侠士”自居,他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张祜吟诗纵酒,结交名流,在当时有“海内名士”之誉。他常常呼朋结伴往来于扬州、杭州等地,在游山玩水之余,留下了许多题咏名篇。同时,他也和许多诗人一样心存报国之志,希望能够报效朝廷,一展自己的才华。

张祜的才华和抱负深受朝臣令狐楚的器重。长庆年间,令狐楚担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亲自起草奏章向朝廷推荐张祜,并献上了张祜的三百首诗,希望张祜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满怀希望的张祜应令狐楚的邀请,来到了京城长安,他写下了一首《京城寓怀》表达了孤傲不群,却又渴求被重用的心情:

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

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可惜他等来的却是失望。当时元稹深受皇帝的信任,在朝廷里权势很大。看到推荐张祜的表章,皇上就问元稹,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元稹说却说:“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意思是说张祜的诗是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皇上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没有任用张祜。

这件事,在《唐才子传》《唐樜言》里都有记载。

被荐失败,张祜心情郁闷,写下了一首《书愤》:“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仇。”

随后,他无奈地回到了苏州。在此之后,他又几次到长安、洛阳谋求官职,却每次都是失落而归。

据说他最后一次离开长安时,已然是身无分文。为了能回江南,他忍痛把随行的小妾卖了换马,他的《爱妾换马》诗里有这样的句子:“休怜柳叶双眉翠,却爱桃花两耳红。”“恩劳未尽情先尽,暗泣嘶风两意同。”

这样的落魄情况,就像他写过的一首《感归》所说的一样:“行却江南路几千,归来不把一文钱。乡人笑我穷寒鬼,还似襄阳孟浩然”。

几经蹉跌之后,张祜看清了自己的命运,他不再希求高官。四十岁以后,他奔走江南各地,寄身于一些地方大员的幕府之中。

张祜终生没有跻身仕途,人们都认为是由于他性情狷介,不肯趋炎附势的缘故。

《唐才子传》记载,张祜曾去拜见淮南节度使李绅。按道理,他这样的一介布衣去拜见地方大员,应该毕恭毕敬。但张祜却不,一见面,他就自称为“钓鳌客”。李绅觉得这人不同寻常,就问他:“你钓鳌用什么做鱼竿?”张祜说:“用彩虹。”又问:“用什么做鱼钩?”他回答说:“用弯曲的新月。”又问:“用什么做鱼饵?”张祜竟然说:“用短李相公做鱼饵。”

李绅个子矮,人称“短李相公”。张祜居然说要用自己拜见的长官做鱼饵,确实够孤高狂妄。幸亏李绅度量足够宽宏,认为张祜气势雄壮,不仅没怪罪他,还赠送给他很多礼物。

中年的张祜辗转受辟于各节度使,沉沦下僚,虽有心报国,却出力无门。他只好纵情于诗酒之中,就像他在诗中所写的一样:“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江南杂题》),“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闲居作》五首其一)。

《唐诗纪事》里说,唐玄宗时宫里有一个著名的女歌手叫何满子。不知为什么,她被判处了死刑。临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竟然使得“苍天白日黯然失色”。这样的歌声也感动了唐玄宗,就降旨改判缓刑。

这个故事引得世人纷纷感叹,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人也纷纷为此写诗作赋,但其中最著名的却是张祜所写的只有短短二十字的一首《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传唱甚广。《唐诗纪事》记载,唐武宗病重时,有一个孟才人愿意为他殉情,她请求为武宗唱一首曲子,武宗答应了。孟才人就唱了一首《何满子》(即张祜《宫词》,也名《河满子》),唱完,竟然气绝肠断身亡。为此,张祜写了一首《孟才人叹》:“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张祜写诗常常要反复吟诵,不断地雕琢字句,妻子儿女每次叫他他都不答应,他说:“我正要口里生花,难道还顾得上你们吗?”

朋友们对张祜的诗非常推崇,白居易很欣赏张祜的《观徐州李司空猎》一诗,认为和王维的观猎诗相比,难分伯仲:

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杜牧做度支使时,对张祜十分优厚,曾写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

张祜晚年,寓居淮南,在丹阳曲阿筑室种植,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隐逸生活。他和村邻乡老聊天,赏竹,品茗,饮酒,直到生命的终点。

张祜大约卒于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前后。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和诗酒为伴,就像他自己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壶酒外终无事,万卷书中死便埋。”(《赠秀峰上人》)

当初张祜经过广陵时,曾写过一首《纵游淮南》:

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后来,他果然死在了丹阳隐居之地(丹阳曾为扬州州治所在地),据说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去世后,诗人陆龟蒙在《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一诗里写道:“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

我们纵观张祐的一生,他是狂士、浪子、游客,也是幕僚、隐者,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幕府沉浮,晚年时寂寞隐居,始终坎坷不遇,布衣终生。

他死后,名声也并不显赫,可谓是生前坎坷,死后寂寞。就像杜牧在《酬张祜处士》一诗里所写的那样:“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作为诗人,他的一生经历都凝铸在了诗中。他的诗歌众体兼备,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有独到的造诣,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