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何会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最后竟活活被饿死了。齐桓公死后67天,才得以收殓。自此,齐国一蹶不振,江山改名换姓。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出名的霸主,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五霸之首。孔夫子称他“正尔不谲”,孟子更是坚定的认为:“五霸桓公最盛”。
而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稳坐五霸第一把交椅,取决于他的稳重。足够稳重,才能权衡利弊,才能悬崖勒马。齐桓公懂得取舍,所以他成功了。
齐桓公刚当上君主时,也热血沸腾的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好建立齐国的霸业。可管仲立马浇了盆凉水,只说时机未到。此时的齐桓公听不进去劝谏,一意孤行以为中原霸主之位肯定是自己的。
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长勺之战齐军被鲁国大军杀的丢盔弃甲,仓皇逃窜,输得窝囊至极。经过这一战,齐桓公才学会了看清形势。
于是,齐桓公马上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开始以稳重为先,不再只是逞一时之快,反倒是开始文武并重,学会了适时妥协,而这也为他以后走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几件大事,如迁邢、存卫、救助周室,都是他求全、求稳的如意算盘。
就拿他迁邢、存卫来说,他可不是一开始就派兵,而是等局势稳定之后才开始派兵,此时大战已经结束,齐军丝毫损失也没有,还捞了个好名声。
齐桓公成了人人口中的大救星,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许多。普天之下感恩戴德,全社会讴歌颂扬。其他几位霸主和齐桓公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正因为齐桓公处事稳重,符合中庸之道,所以尽管他的成就远不及晋文公、楚庄王,但后世对他的褒扬却远远高于其他霸主。
齐桓公表面上轰轰烈烈、威风凛凛,实际上他奋斗一生的霸业也没有让齐国发展壮大,锅里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反倒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结下了不少仇人。
在齐国国力刚好一点时,齐桓公就迫不及待的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和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了他心目中的中原霸主。
事实上,九合诸侯只是齐桓公当了回大哥,北击山戎只是保全了燕国,燕国甚至反目成仇,和齐国打了几百年仗,燕军大将乐毅更是带兵灭了齐国,南伐楚国耗费了齐国大量的人力物力,着实是费力不讨好。
在春秋数百年的争霸战争中,齐国的领土并没有增加多少,国力原地踏步。而同时期的秦国、楚国、晋国都在大肆扩张,就连秦穆公都将秦国一个小国发展成了西部霸主,楚国也成功扩张到了中原,就连越王勾践也统一的整个江浙地区。
只有齐桓公,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齐国。
凡事都需要一个度,齐桓公心胸宽广、重用人才总是太过。管仲射了他一箭,他还称呼人家为相父。就连灭了齐国的田氏也是齐桓公一手培养的,还把女儿嫁给人家,人家到头来灭了他,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可罪魁祸首不还是齐桓公?
齐桓公晚年时,公子重耳逃到了齐国。齐桓公一听重耳很有能力,首先不想着怎么灭了他,反倒是既嫁女儿又封官。得亏齐桓公死的早,不然齐国可能就被重耳给灭了。
同时,齐桓公的守旧思想异常严重,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这不,齐桓公替燕国解了围之后,燕庄公执意要送齐桓公回齐,齐桓公非要尊崇周礼,愣是把燕庄公走过的齐国领土割让给了燕国,让人匪夷所思。
当时早就礼崩乐坏,齐桓公遵从周礼也就罢了,还活生生把自己的领土给了别人。而燕国并不感恩,反目成仇,两国足足打了数百年,到最后被秦国给灭了。
齐桓公一直遵循守旧,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风口。的确,历史给了他太多次机遇,可他一直沉迷于自己名义上的霸业不能自拔。好好的一把好牌,却被齐桓公给打的稀巴烂。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堂堂春秋五霸之首,竟然活活困在自己的行宫被饿死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霸业也就此消失。尸体放了足足六十七天,直到尸虫爬出来,才得以收敛。
不过,现在人们一提起齐桓公,立马就想到他曾“一匡天下”,幸亏有了齐桓公,才让人看到了希望,否则只是一团漆黑,全是些子弑父、臣弑君的烂账。
一个人物能如此被褒扬都存活在历史上,齐桓公那么多年也没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