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文学创作以是诗歌为主,在元代文坛占据重要地位。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那个朝代里,蒙古族人的铁骑踏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在武力上暂时征服了汉人。但在文化领域,汉文化从来没有被征服过,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反而征服了元代统治者,他们学习汉语,穿汉服,与汉人同婚,借鉴汉人的国家行政机构模式……在这样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汉文化由中原传播到了少数民族的领地,于是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家,如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年—1355年),回族,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
萨都剌是色目人,三岁的时候开始学诗词歌赋,他的的乳父是汉人,三岁的时候给他背了一首孟浩然的诗,萨都剌只念了一遍就记住了,乳父一次教了他十几首,这个孩子竟然全部都记住了,家里人见到这样都非常的高兴,因为家中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儿童。萨都剌的父亲和祖父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一生都是武官,已经厌倦了打仗的生活,希望下一代能够当文官,把家族改造成为书香家族。他们正式聘请他的乳父教导萨都剌。
公元1327年,萨都剌考取了进士,次年七月,担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公元1331年,萨都剌被调往江南一带,担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一职。任职期间,萨都剌前往过吴楚、荆楚、幽燕、上都等地,并且结交了张雨、马九皋等知名学者。纵观萨都剌仕途生涯,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南行台侍御史、淮西北道等多职。晚年间,萨都剌在杭州一带居住。
萨都剌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将近八百首诗词,有描写景物的山水诗,有抒写宫廷生活的诗,有怀古也有伤今,诉述个人和社会的不平。他在元代以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都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诗人。因出生在代州,代州古称雁门,他的诗集也就名为《雁门集》,他本人被称作“雁门才子”。
萨都剌有这样一首词,它将山水描写、登临吊古、伤时感世和自叹身世结合在一起,眼前景物、胸中感慨,交汇于笔端。全词采用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韵脚,但又稍作改变,蕴含着深沉豪迈又兼有凄凉之悲慨。
这首词就是《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萨都剌说,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萨都剌说,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这首词步宋代苏轼《赤壁怀古》词韵而作,是一首登临怀古词。主要描写石头城的荒凉残败,借助对“六朝形胜”及其历史遗迹的吟咏,抒发了作者吊古伤怀的情感。同时指出,是由于战争,才破坏了石头城昔日的繁华。全词抚今追昔,格调苍凉,以一组富有悲剧意味的景象,写出风云易逝,青山常在的感慨。
上片主要写白日登眺时的所见。起首三句“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作者登上石头城看到的景色,当年的吴国和楚国的领土已经连成了一片,幅员辽阔,看不到边界,感叹祖国疆土之宽广。接下来五句“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作者评议历史,历代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而互相攻伐,朝代更改频繁,造成了生灵涂炭,实在令人痛心。最后两句“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作者认为,为了争夺河山而出名的所谓英雄豪杰,终究会随着历史的久远而灰飞烟灭,而河山却长久的存在。
下片月夜抒怀。前五句“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作者从王室衰落、宫廷荒芜方面描写“六代繁华”的短暂,这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后六句“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作者表达吊古伤怀之情。虽然自己生活在“歌舞尊前”,但功业未就,青春在不知不觉之间逝去,头发变白。回首千古往事,只有对着秦淮明月,暗暗“伤心”而已。
在这首词里,作者萨都剌抚今追昔,全词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后人给出比较高的评价,明代刘子钟在《萨天锡诗集序》中评价萨都剌的作品:“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未骤不凡,神蛟混海而隐现莫测,威风仪庭而光彩蹁跹,莫不耸观而快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