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这样一位文学家,他是继苏东坡之后,豪放词坛又一代表人物;他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他是高宗钦点的状元。他斗秦桧,压豪强,平叛乱……将自己短短三十八年的人生活成了永恒,成了南宋前期一颗耀眼的巨星。他就是张孝祥。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当他下笔写文章时,顷刻就能写出数千字。十六岁时,他参加乡试考试,因为成绩突出,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他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但宋高宗读过张孝祥的文章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即状元。张孝祥也因此事得罪秦桧。
张孝祥是一个活跃的主战派,主张抗金,上书为岳飞鸣冤 ,而且还拒绝了秦桧党羽曹泳提亲。于是,怀恨在心的秦桧,就开始找张孝祥的麻烦,不久,寻衅将张孝祥的父亲下狱了。不过万幸的是,第二年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奸相就病死了。
1161年,金国的完颜亮带领大军渡淮南进,立誓攻克南宋帝都临安城。完颜亮身披金甲,亲冒矢石,气势汹汹,令人不寒而栗。当时江准的主将早已望风逃匿,而朝廷却派了一位文弱书生虞允文到前线慰劳。其他人都劝书生赶紧离开,他却策马急趋,开始指挥宋军防守。最后书生竟以一万多士兵,击退了金国的二十万主力,取得了罕见的大捷。
张孝祥得知这一消息,不亚于当年的杜甫听闻官军取得胜利后的兴奋,于是填了一首南宋难得一见的”祝捷“之词《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张孝祥说,这一次终于洗雪了敌寇所扬起的耻辱尘嚣,我被风云羁绊滞留于抚州。有谁来谱写英勇壮士舍身鏖战的悲壮颂歌呢?唯有古城楼头凄厉沉雄的吹角之声。我素来就有江河湖海那样壮阔奔涌的豪情壮志,当此边关告急、山河有异之际,我常常夜不能寐,挑灯看剑,渴望参战,以了平生保国夙愿。令人大喜过望的是,心愿却在好友你的业绩之中得以实现。那采石矶掀起的惊涛骇浪,也是气凌霄汉,高浮天际的。
张孝祥说,回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周瑜和东晋时期的谢玄;他们正年富力强。那时周瑜与小乔结婚不久,谢玄则还未解下少年佩带的香袋,但他们都于风流潇洒之中,从容不迫地在水中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赤壁矶头现在唯有落日残照,淝水桥畔早已漫生荒凉衰草。像古人展才的地方现在还会有吗?由此产生了无限的惆怅和愁绪。我愿乘长风,披荆斩棘,冲破万里波涛;要像祖逖决心北伐那样,挥桨击水,誓死收复中原的大好山河。
这首词闪耀着时代的光彩,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融入词中,自然贴切,舒卷自如。词人壮怀激烈,忧国情深,是一首洋溢着胜利喜悦抒发爱国激情的壮词。
上片叙事。起首两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写出胜利的痛快与喜悦,为全篇的情绪定调。接下来两句“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写作者想象前线官兵庆祝胜利的欢乐情景。接下来三句“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作者说明自己平生具有豪情壮志,渴望恢复中原,亟欲一展平生抱负,于是在夜间燃烛抚摸宝剑,心潮难平。最后两句“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写作者想到好友在采石矶战胜金军,就如当年温峤燃烛照妖一样使金兵现出原形,心中就十分高兴。
下片抒情。起首六句“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作者想起了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都还很年轻。接下来三句“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写作者从历史的遐想中回到了现实,想到现在的南宋江山,岌岌可危,真让人担心!最后两句“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作者借宗悫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
这首词如一曲豪迈悲壮的胜利凯歌,艺术构思别具一格。作者没有运用彩笔浓墨来描绘战争的壮观,而是通过写景、记叙、抒情和借古颂今的手法,热情洋溢地讴歌战争的胜利,同时抒发爱国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