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有着怎样的经历?他创作的《天净沙·冬》为何充满悲凉之意?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是元代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元曲的传唱度,历来不如唐诗、宋词。但有一首元曲是例外,那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我们最熟知的一首元曲,也是马致远留给后世最精彩的一首作品。

马致远的这首散曲,的确非常传神,开头三句没有一个动词,只罗列了九种事物,但是组合在一起,却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无比萧瑟苍凉且唯美绝伦的意境,将彷徨无依的游子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这首散曲传唱度极高,后世的评价也非常高,周德清甚至将其誉为“秋思之祖”,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赞誉这首散曲为“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其实,除了马致远这首《天净沙·秋思》之外,还有一位元曲大家白朴,也用“天净沙”作为曲牌分别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写了一首曲子。如今北方大地普遍都是雪花飘落的季节,我们特地带来白朴的《天净沙·冬》,这首曲只有短短28个字,却写尽冬日萧瑟。

《天净沙·冬》:“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白朴说,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虽然在很多人的眼中,冬天是非常美好的。尤其是下过雪的冬天一片雪白的世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还是很有一派气象的。但是在白朴的这首元曲当中,我们看到的恐怕只有萧瑟之景。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白朴的人生经历说起。

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官员,并且和著名学者元好问是很好的朋友。白朴出生不久,金朝的南京(今河南开封)已经被蒙古军所包围,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重臣,每天为国家的存亡而四处奔走,根本无暇顾及白朴母子。

后来,蒙古军决定炮轰汴梁城(今河南开封),白华和皇上渡河而走,不得已把妻儿留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蒙古军攻入城后,抢劫了很多东西,在这次战争中,白朴母子走失了。幸亏元好问将白朴姐弟解救出来,将白朴姐弟带入他家抚养。后来,白朴的父亲白华投奔了元朝。恰逢白华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元好问听说后,将白朴姐弟带去归还白华,白朴这才算安定了下来。

正因为经历过兵荒马乱的岁月,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逃难,也经历过国破家亡之变。所以,白朴不可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的四季的变化,如他的《天净沙·冬》。

也正因为白朴亲眼目睹蒙古军的恶行,一生非常憎恨元朝的统治,于是他决定一辈子都不入世,在游览大好河山中,白朴的感触越深,利于他的创作灵感。白朴不入仕途是元朝的遗憾,但是却又是文学史上的幸事。白朴将自己心中的郁闷全部寄托在笔下,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杂剧。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除了杂剧之外,还有许多抒发情感的诗词曲作,如“天净沙”“春夏秋冬”系列等。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