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靠的是骑兵,一到平原如果没有骑兵的话怎么都是死,汉朝前期没有良驹根本不敢和游牧民族打,有了充足的战马后才敢打。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火器发明了以后少数民族才变得能歌善舞了。本末倒置,不北伐哪来的正当性占着益州,刘备口号就是兴复汉室,刘备集团就是个军事集团,以兴复汉室为名实行的军事管制才在益州站稳脚跟,你不去兴复汉室北伐,你哪来的正当性,你不北伐哪里有可能实行军事管制,没军事管制哪里有可能压制当地的大家族,益州本地的大家族早叫你滚了。
对地缘政治无知。四川割据在有汉中时可短时间自保,想要抗衡中原是不可能的,天下九洲,魏占其六,而且定是产麦之地〈小麦胜于水稻及其他杂粮〉,曹魏与蜀刘对峙时仍有能力一举荡平辽东,中原综合实力蜀及南方丛林蛮族可比。蜀汉一州之地,人口不过百万,何来百万大军?自关羽失掉荆州,刘备在夷陵之战又丢掉了蜀国大半个家底,蜀汉已经是“日益疲弊”之国。休养生息是对的,但是想要开发中南地区不太现实,因为当时川南和云贵地区的环境都很差,诸葛亮《出师表》中描述为“不毛之地”,不是想开发就能开发的。
此时的蜀汉能做的,就是休战、养民、练兵三策,韬光养晦,以待中原生变再行北伐而已。诸葛亮担心的是蜀汉军民在安逸的环境中失掉北伐曹魏光复中原的雄心和志向,所以只能以攻为守,磨练军民意志,时时不忘光复汉室的目标。中原王朝大一统时如汉、唐、宋、元、明、清时,都没有能力把东南亚那些地方纳入版图,只能让他们归附而己。而且这种归附都还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说仅康熙48年,清朝就赏赐越南王,白银40万两,各种生产用具不计其数,其次还指导他们从事工农业生产。其性质就好像现在某些大国扶植一些亲本国的一些政权,你要别人跟你屁股后面跑,你就要给好处给别人。
你还从他们那里捞油水,是不可能的。而中原王朝,本来就同根同源,蜀国又自诩为汉朝正统,只要诸葛亮打得下,守得住,那地盘就是你的,更加名正言顺。而东南亚国家与我中原王朝并非同种同族,不易臣服,顶多可以做你的附属国。蜀汉政权的基础就是光复汉室,不北伐,政权基础都不在了。除了原来蜀地的人,蜀国的将领大部分都是中原人。如果诸葛亮代刘禅立国,清洗一段时间,蜀国的走向就或许会改变,但出师表告诉我们,诸葛亮没有这个政治野心。蜀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蜀汉既如现在,你越是想发展。别人越不可能给你时间!魏全力伐,。征服后两面进攻,蜀汉更难。不如利用吴牵制魏,然后尽量占领土地。才能真正抗衡曹魏。如果诸葛亮在四川盆地苦心经营,按兵不动。那么他只能成为第二个赵佗!蜀国也会成为第二个越南,汉人版图的严重撕裂,将导致汉文明灭绝。不是诸葛亮不懂,其政权属于外来政权,刘备在时可以平衡各方利益但诸葛不能,和平时期各方面势力会挑战蜀国政权。所以只有不断出兵在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就可以高压统治压制各方势力驱起,看懂这层就能理解诸葛的所做所为,也更能理解他的艰辛与不易。
休养生息是一种在和平时期的策略,在战乱时期一旦施行休养,武备必然废弛,和平时间越久武备人才也就越凋零,战乱往往出人才就是这道理。再加上蜀汉能与中原拼休养?中原人口多,土地广,经济科技比蜀汉强大的多,时间久了中原恢复能力也比蜀汉强的多,那时中原百姓早把大汉遗忘了蜀汉师出都无名,拼休养蜀汉只能等死。诸葛亮又不是傻子,他多次北伐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奈的决定,图谋短平快的打法趁魏在恢复中无防备,去占更多的陇西土地人口,做为进军中原的资本。可惜第一次北伐,用人有误致使失败,导致失去了奇袭的时机和战术效果后,魏国有了防备,后面的北伐就没有获胜了机会。而韩信确是一击致命,抓住了有效时机,一举拿下关中,为楚汉之争汉军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可惜历史没有重复出现蜀汉缺了这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