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陆游所作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吧。
金人入侵,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皇室南迁,国家不幸诗家幸,亡国之痛激发了爱国志士的创作灵感,南宋因此诞生了一种以抗金复国为主题的诗词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陆游。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去世于公元1210年,越州山阴县人氏。陆游生于北宋末年,长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少时就经历了国家沦落,家庭流离的苦痛。面对残破的山河,自幼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熏陶的陆游,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一生都在为朝廷北伐,收复失地而努力。
但是,有时人生就是这般无奈。想见的人,见不到,不想见的人,却总是遇到。有时,我们明明想活成所有人都喜欢的样子,最后却不小心活成了自己都讨厌的样子。曾经也许我们有着踏遍千山万水的梦想,可终究还是困于那一方天地。陆游就是这个样子,他毕生的志愿就是“驱除胡虏、北定中原”,只可惜南宋朝廷里主和派占据主流,陆游因此仕途跌宕,始终不如意。
无法子,陆游只能够将他的壮志未酬,悲于国破家亡,伤于国土沦丧,哀于国势倾危,痛于悲凉的现实,全部都付诸于他的诗篇之中。强烈而直击人心的感情,唤醒了麻木的大众。他那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就连今人读来都字字入心,句句动情,仿佛回到了那动乱残破的年代,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却始终无法实现理想的爱国者,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最终理想破灭的一生。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词作就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说,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其中就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作者作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饱含着人生的秋意,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这首词的上阕,作者回忆起过去在战场上意气风发、纵马驰骋的场面,也表达了雄心壮志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作者一开篇就写出了一心报国的豪情壮志,更是回忆当年的英雄之举。当年的那份豪情,那份壮怀激烈一直在内心当中澎湃,爱国热情更是洋溢出亮丽的光彩。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紧接着就是一个转折。因为现在英雄老去,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在梦境中出现。而如今梦醒之后,甚至忘却了自己家在何处。而当年披上身的铠甲,如今已经被尘土覆盖。
这首词的下阙描写了敌人没有消灭,英雄却已经迟暮亡的悲叹。“胡未灭”说的是南宋的半壁江山仍在遭受金人铁蹄的摧残,“鬓先秋”是在感慨岁月流逝,自己年老体衰,而“泪空流”则是前两者导致的结果。对于一个有志之士而言,壮志未酬,身已老衰,这样的无可奈何怎能不悲伤呢?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而词中的“天山”指的是南宋和金人抗战的前线,而沧州则代指作者闲居之处。这两句将满怀报国热忱的仁人志士,最后只能闲居终老的沉痛愤慨写到了极致。
陆游的这首词,虽然豪放,但是内心深处却充满无尽的伤痛。英雄暮年、雄心不已的悲情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一个英雄的呐喊,这是一个老人的呼吁。尤其是在人生的暮年,想一想这人生的理想从未实现,雄心壮志从未得到认可,是否也会如陆游一般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