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山中书事》元代张可久所作,表达心中的悔恨之意

张可久,元代散曲家、剧作家,他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作品最多的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在世时就极负盛名。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可久所作的《人月圆·山中书事》吧。

元代,中国古典戏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花似锦般的时期。在这场如云花期中,又有多少场或甜或苦的浮生之梦。那些天之骄子,铁骑一来转瞬即成马下飞尘的失意文人,愁肠百转,只能托咨嗟与魂梦。因此,在《全元散曲》中,有十分之一都是梦幻的曲调。那些梦里的欢歌与悲叹,那些梦醒后无尽的失落,穿越历史的风尘,将那些元代知识分子寂寥的身影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元代,汉族知识分子身份的沦落,造成了他们政治上的危机感、生命的不安全感、人生如梦的虚幻感和及时行乐的现世感。在社会上话语权被剥夺,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失语,而是将一腔热忱倾注于文字之间。

张可久就是这样一位文人,其事迹经历并不是非常丰富,在仕途上失意,只愿消磨于诗酒之中。一生怀才不遇的张可久最终也选择了隐居山林,其作品风格受此影响,形成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张可久作品中大多以记游怀古、唱和为主,与张养浩齐名,合称“二张”。

张可久出生在南宋时期,又为汉人,但生活在元朝,且也为元朝统治者服务过。张可久的内心一直是愧疚,他觉得自己是失了节气,于是借亲身体验过的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兴衰之事,写下一首著名的《人月圆·山中书事》,以表达悔恨之心。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说,千古岁月,兴亡更替就像一场幻梦。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草萋萋,楚庙中只有乌鸦飞来飞去。临到老回到了村中生活,几间茅屋里,珍藏着万卷诗书。山中有什么事呢?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诗作一开篇就颇具气势,总写历史兴亡的巨变,境界阔大。从古至今,在历史上,有多少朝代兴亡交替,繁华终究都成了一场梦,诗人们用疲倦的双眼看着远处的天涯。一个“倦”字写出了诗人心中多少的无奈和酸涩。他一生四处奔波,却始终落魄不堪,这个“倦”字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和痛苦。

随后的“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三句则具体概括所看倦的盛衰之景,世事沧桑,浮华若梦之感比之姜夔“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更多了一分哲理感悟。

以上几句是这首散曲的上片,读来气势磅礴,感慨万千,本以为作者会在下片延续怀古的主题,事实并非如此。在下片,作者笔锋一转,将怀古主题变成为了一种生活上的独白。于是,在感情表达上,由上片的浓烈过度到下片的清淡,上下片的对比读来很有意思和韵味,不仅从浓到淡,且有愤慨到平静、从磅礴到朴实、从虚幻到现实等等。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转而写归隐之事:几间茅屋,万卷藏书,归老山村之中,以松花酿酒、以春水煎茶!所谓“投老”,便是临老。所以词人是想等老了之后,隐居在一个幽静古朴的地方,过着恬淡的生活,正如东晋陶渊明一样,“而无车马喧”,这是作者倦天涯之后的真实情怀。

而“藏书”、“酿酒”、“煎茶”,正是作者借以比喻自由自在生活的载体。书有万卷,可以读之不尽;松花酿酒,可以取之不竭;春水煎茶,可以乐趣无穷。饮酒品茶,读书作诗,足以让作者的晚年过得十分清净自在,诗酒自娱、淡泊明心,好一番自在恬静的生活,这一切傲杀王侯公卿。

这首散曲,意境不输唐诗,风韵直追宋词,语言格调既雅正又不脱自然本色,而其中所蕴含的心境更是超然恬淡,比之苏东坡之心境亦不远矣。堪称千古名篇!难怪,这首散曲的其中的一句“诗眼倦天涯”被用作还没上映的一部由徐浩峰执导,陈坤、周迅、宋佳、耿乐、黄觉等主演的武侠动作电影的名称,该片讲述了以比武为生的刀客们被卷入武林与朝堂纷争的故事,我们期待这场诗意江湖的腥风血雨早点来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