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篇》西晋张华所作,展现了作者的胸襟、抱负

张华,字茂先,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的十六世孙。他擅长写诗赋,辞藻华丽,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华所作的《壮士篇》吧。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滕王阁序》中这一句,说的是豫章郡太阿、龙泉两口宝剑精气彻天的传奇。而这一故事的主角张华,作为晋初重臣,身负王佐之才,立有平吴大功,能力并不亚于萧曹房杜等名相,却并不为后人所熟知,最终流传给后人的却是一些志怪传奇故事。

张华父亲张平曾任渔阳郡太守,也算高门大户。可惜英年早逝,又因清廉,素无积蓄,家境很快衰败下去。张华少年时,孤苦贫寒,只好靠帮别人牧羊来谋生,因而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

张华虽家境败落,但他自强不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即便图卦、谶纬、方技之类书籍,也多所涉猎。因而,自少年时代起,张华就以学识渊博、聪敏多才而闻名于世。他尤其擅长撰文,文章辞藻和顺华丽。张华还注意修养身心,言行谨慎,举止合礼。更兼心胸宽阔,胆识弘远,而备受时人称誉。

张华写过一篇文章叫《鹪鹩赋》。在这篇文章里,张华以鹪鹩比作自己:家中穷困,不受赏识,但性情淡泊,安贫乐道。类似于诸葛亮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文章又隐含了另一层深意,因为鹪鹩长得和小的雕非常像。张华暗指自己看似鹪鹩,其实是雕。将来必定化为大雕,展翅万里,搏击风云。“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读到他的这篇文章后,赞不绝口道:“此人真乃王佐之才啊!”由此声誉日隆。

张华有一个同乡叫刘放(刘放是魏明帝曹叡的宠臣,后任骠骑将军、领中书监(实权已等同宰相)),听说了他的才名,主动把女儿嫁给了他,而张华还是一个底层的种田农民。从此,他平步青云。在曹魏时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一直做到贾南风(晋惠帝皇后)时代的总摄朝政,成了出色的政治家。

除了政治家这个头衔外,张华还是一位文学家这个头衔,他工于诗赋,词藻华丽,钟嵘《诗品》评其作品多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实际上其作品多有“侠骨柔肠”,可谓诗如其人。例如,他的《壮士篇》: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张华说,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

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壮士既可横渡河海,也可驰骋于大漠。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这首诗表现壮士的英风豪气,自然也表现了自己的胸襟、抱负,可以说是一首“风云”之作。首四句化用贾谊《鵩鸟赋》:“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说明天地宇宙时刻不停地在运动,人和万物都受自然规律支配,有生就有灭,有始就有终。

接着四句“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表明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壮士觉着时不我待,所以及时努力。

再接着四句“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写了壮士的立功行动了。

再接着四句:“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暗用荆轲的故事写壮士参加战斗的英雄气概。

最后四句“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写壮士的功或名就。张华的这首诗主要是从人生意义、生命价值这些认识出发,显得比较深切,能予人们以激励。

除了诗词上的成就斐然外,张华还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博物志》共十卷,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为继《山海经》后,中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中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