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兴业将军”,自然也是一个杂号将军。不过,在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基本上都没有人担任“兴业将军”这一官职。与此相对应的是,蜀汉历史上则有两位“兴业将军”。对于这两位兴业将军来说,一位是托孤大臣,另一位曾辅佐诸葛亮。
一、李严
首先,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让李严到郡中各县任职。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当时担任秭归县令,于是他来到了益州,刘璋让他担任成都县令。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3(建安十八年),益州牧刘璋任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但是,让刘璋没有想到的是,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不久之后,刘备命令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和兴业将军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这巩固了刘备对于益州的占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李严等人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公元222(章武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东吴陆逊。在退回永安白帝城的时候,刘备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从而辅佐后主刘禅。公元223(建兴元年),李严被后主刘禅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公元226(建兴四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公元231(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为了逃脱责任,派人让诸葛亮撤军。等到诸葛亮回到益州后,李严又问诸葛亮为什么撤军。面对弄虚作假的李严,诸葛亮十分愤怒,于是上表后主刘禅,将李严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不想着匡扶汉室,反而处处阻挠诸葛亮北伐,这无疑是令人失望的。所以,他最终的结局,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公元234(建兴十二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于是发病而死。李严生前常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考虑除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愤发病。在李严去世后,他的儿子李丰在蜀汉官至朱提郡的太守一职。
二、王连
王连(?~约223年),字文仪,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在三国时期,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可谓人才辈出之地,除了王连,蜀汉还有黄忠、魏延、宗预、李严等人,也出自该地区。
刘璋执掌益州的时候,王连因为中原地区的战乱,所以来到了蜀地。对于益州牧刘璋来说,将王连任命为梓潼县的县令。后来,益州牧刘璋投降刘备,等到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又转任广都县令,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成绩。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王连担任司盐校尉期间,为蜀国获利甚多。于是,刘备将王连晋升为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事务。对此,在笔者看来,王连应该是在李严之后,担任了兴业将军这一官职。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逝后,后主刘禅即位。对于后主刘禅来说,将王连迁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加封平阳亭侯。因为兼任丞相长史,这意味着王连成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直属部下。所以,对于王连来说,肩负着辅佐诸葛亮处理丞相府事务的重任。在王连担任丞相长史一职后,蜀汉的南中等地爆发了叛乱,这导致蜀汉陷入到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因此,面对刘备去世后出现的叛乱问题,诸葛亮准备亲征南中。但是,诸葛亮的这一打算却遭到了王连的劝阻。
面对准备亲征南中地区的诸葛亮,王连再三进谏,言辞恳切,最终使得诸葛亮耽搁数年。而这,促使夷陵大败的蜀汉得以休养生息,国力和人口有所恢复。值得注意的是,王连辅佐诸葛亮的时间不长,大约在公元223年,丞相长史王连病逝。在王连去世的两年后,也即公元225年,诸葛亮才亲征南中,最终取得全胜。从这一角度来看,王连当初劝阻诸葛亮,自然是非常正确的。王连去世后,他的儿子王山继承爵位,在蜀汉官至江阳郡的太守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