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因为仁义而成就蜀国,为何又会因为仁义而身死异乡呢?

刘备是个仁义之人,都说仁者无敌,但刘备却没能获得这个天下,反而因为他的仁义而失败,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因为仁义,成就蜀国

说到刘备的仁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要从桃园三结义开始。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东汉王朝危若累卵,朝廷在全国各地招募军队,镇压起义军。刘备本是织席贩履的一届草民,偶然在涿州城遇到关羽、张飞两人,因缘巧合之下,在桃园结义,共图富贵!再接下来的镇压黄巾军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刘关张三兄弟初露头角。

虽然在社会上有点小名气,却没有真正的地盘发展势力,三兄弟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先是在陶谦活着时几次三番将徐州托付于刘备,可刘备宁死不从。在陶谦死后暂管徐州,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诚挚贪官污吏,发展生产,让徐州六郡的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因此,深受徐州百姓爱戴,在曹操首次攻打徐州后,徐州乡绅代表给曹操的万民书中可见一斑。证明刘备确实是仁义之君,治理地方很有一套。

可惜好景不长,曹操第二次攻下徐州,刘备之身逃到袁绍大营,此后出现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等经典片段,又在袁绍兵败后投靠荆州刘表,驻军新野。刘表病重时,也将荆州托付刘备,刘备同样以仁义之名婉拒了。在曹操南下赤壁之前,准备先把刘备灭了,结果刘备听到消息,提前逃走了,问题是,新野的百姓也情愿跟着刘备逃走,就出现了“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这一段故事。刘备可以连妻儿都不要,也要带着百姓一起逃离,也算得上仁义了。

在当时群雄割据时期,刘备靠其强大的感召力使得部下死心塌地为其打江山,也只有刘备集团军能传出“大战长坂坡,千里走单骑,古城会”等佳话,而相比其他阵营,或多或少都有不少叛将,最为诧异的身为“大魏五子良将”的于禁最终竟然也背离了曹操,作者由衷的感叹一直处于弱势的刘备竟能依靠他个人魅力始终牢牢地抓住了部将的心其内心强大可见一斑。同时,也是靠个人的魅力,赢得益州张松、法正等人的辅助,夺得益州,成为格局天下的三大势力之一。

因为仁义,身死异乡

水镜先生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呢?因为刘备在几个最关键的地方都没有听从二人的建议:

刘玄德携民渡江之时,刘表新忘,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襄阳,可是刘备不忍百姓涂炭,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刘璋拿下,刘备不听。庞士元献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所谓的仁义,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给后来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关羽死后,刘备又为了仁义,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谏,举倾国之兵罚吴,结果大败而回,使刚刚建立的蜀国大伤元气。后来刘备死后,诸葛六出祁山不过是尽人事而已,已经无力回天了。 纵观刘备一生,可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第一:荆州之争

荆州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赤壁之战之前,由于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寄居在荆州刘表帐下,当时刘表病危,有一次,刘表召刘备议事,临行前,诸葛亮劝谏刘备,若刘表欲将荆州托付于他,则不要拒绝,在诸葛亮看来,这是天赐良机,只要荆州可得,立足于此,北抗曹操、东防孙吴、西征益州则有了资本。议事之时,刘表果然欲将荆州托付刘备,但刘备认为刘表待他如兄弟,夺兄长之地为不仁不义,则拒绝了,诸葛亮只能摇头叹息。

当然,历史上刘表是否真的在病危之时托荆州于刘备还有待商榷,毕竟这只是演义里的段子。但是刘备第二次错失荆州则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在火烧博望坡和新野、退走樊城时,刘备携十万军民辎重路过荆州,诸葛亮再次劝谏刘备攻打刘琮,则荆州可有,此时刘表已死,年幼的次子刘琮为主、蔡氏专权,内部人心浮动,外部曹操大兵压境,加上荆州不少武将谋士与刘备有旧,只要攻打,荆州唾手可得,但刘备又是一句“吾不忍也”再次拒绝。

这次错失荆州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数万人众辎重为曹军获得,刘备丢妻弃子,带着众人轻装逃往夏口安顿,直至赤壁之战之后,在诸葛亮一系列谋略运作之下,从曹操和孙吴手中取南郡、“借”荆州。自此以后,荆州就成了蜀国和吴国之间的焦点,孙权遣使数次讨荆州不得,有了后来的吕蒙计杀关羽,夺回荆州,孙刘联盟终反目成仇,刘备的蜀国只能退居西南一角。所以说,如果刘备在赤壁之战之前若听信诸葛亮劝谏,早早取得荆州,则不至于在三国之势、和孙刘联盟中如此被动,因此笔者认为,赤壁之战未能取得荆州,实为刘备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第二:益州之争

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的矛盾就激化了。刘备决定暂借荆州养精蓄锐,鲁肃觉的东吴不应该和刘备结仇,就决定把荆州借给了刘备,这样也可以让他抵挡一下曹操北方的部队,东吴也可以程这个机会整顿一下军马,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这样也可以安慰一下刘备,孙权同意了。

刘备借用人家的地方当然不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所以决定向益州发展,但是当时的益州实在刘璋的手里,正好这个时候益州的刘璋派人让刘备来益州,后来才知道,这是刘璋手底下的两个谋士建议的,一个是法正,一个是张松,这两个谋士早就看刘璋好日子不长了,所以私下里决定找个可靠的主子来管理益州。法正来到了荆州之后,刘备好酒好肉的热情招待,和他一起讨论了一番自己对天下的规划,俩个人谈的特别的融洽。法正回到了益州之后,就和张松秘密的在私底下商议一番,决定把益州送给刘备。

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刘璋拿下,刘备不听。庞士元献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所谓的仁义,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给后来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

第三:夷陵之战

这是三国中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刘备一生最大的败笔!交战双方就是蜀国和吴国,象征着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当时吴国杀了关羽夺回荆州之后,刘备预征东吴为二弟报仇并讨回荆州,举国之力征讨东吴,诸葛亮等群臣苦苦劝谏此时非征讨东吴之机,但刘备一意孤行,加上张飞也在此时被部下所杀投吴,更是坚定了刘备立即征讨东吴的决心。

这场战役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刘备大败,重重的伤了蜀国的元气,自此之后一蹶不振,直至蜀国灭国都只能偏安于西南一角,蜀国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刘备此战之后,一直都没能回成都,在永安病死,也许他自觉未听群臣谏言无脸回成都吧。蜀国的国力经此一战重挫之后,诸葛亮后来数次北伐欲拓展根据地也终生未果,所以说,夷陵之战对蜀国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荆州之争、益州之争和夷陵之战,三次刘备错失良机,不听诸葛亮及群臣谏言,实为刘备一生所犯的两次重大的战略性错误,致使他一生都未能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而三次错失良机,均为刘备一生所标榜的仁义口号,正所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