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甫,唐朝时期文学家,他曾担任校书郎,后因事被贬湘阴。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崔成甫所作的《赠李十二白》吧。
历史就像一处大戏,众生都是参与者,也是匆匆过客。寂寞旅途,寻伴侣,花前月下;觅朋友,啸傲山林。百丈红尘,多少故事;千仞江山,纷纭纠缠;万里江湖,诸般传奇。且煮清茶一盏,轻抚胸怀;还温浊酒一杯,驰骋过往。
崔成甫(713年—758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与他相关的详细事迹,记载下来的并不多,根据他唯一流传的一首诗作,可以得知其和李白关系比较密切。曾写作有《泽畔吟》二十章,李白为之作序,可惜的是早已失传了。
《赠李十二白》
【唐】崔成甫
我是潇湘放逐臣,
君辞明主汉江滨。
天外常求太白老,
金陵捉得酒仙人。
诗题《赠李十二白》,“李十二”即大诗人李白。用数字称呼人是唐代以来的习惯,即所谓“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指排行的次序。这种排行不仅含有自家兄弟,还包括同祖或同曾祖兄弟的排行顺序。
“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 潇湘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中次十二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后来不再专指湘水,而是衍化成地域名称。放逐,把犯错误的罪人流放到边远地区,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昔者,三苗之居……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 禹放逐之。”
在这里,我是诗人的自称,君则是对李白的尊称。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因犯错而被流放到潇湘之地的罪臣,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反而是你,大名鼎鼎的谪仙人,又是因为什么缘故而请辞,离开英明的君主来到这汉江畔的呢?
这是两个落魄失意的“酒鬼”形象,同是天涯沦落客,一个是官场失败惨遭“放逐”者,一个是抱负不得志而郁郁向君主请“辞”者。命运中的再次相逢,曾经的春风得意,忽然浮上心头,除了无奈的感慨,不如“两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恍兮惚兮,常常怀抱着奢望梦想去向天外,能够寻求到太多金星上仙,得到赐福;天上的神仙不容易见到,如今在现实里的金陵城中,却非常有幸捉得一个被人称为“谪仙”的酒中仙人。
最后两句,充分切题,开始对李白的形象进行详细塑造;虽说是细致,却更多是抢抓住人物特点而已。李白,字太白。诗人在此有意言说“太白”,双重指向十分鲜明,其一自然是指道教神话体系里的神仙形象太白金星,其二就是指大诗人李白李太白。虚虚实实,虚中藏实,实中带虚,以李白的外在行为举止来展现其超凡脱俗的个性。
杜甫曾经写有一首《饮中八仙歌》,广为流传,其中描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在当时,贺知章称赞李白为“谪仙”的传播程度之广,影响力度之大。在本诗的最后,诗人称捉得“酒仙人”,便是对此逸事的真实运用和记载。
这首诗读来流利爽口,就像张嘴就来的对话言语,散发着一股子通达的气息。或者说,更像两个喝酒客,相对而坐,酒至半酣,拍胸搓背,互相掏心窝子,畅谈古今,个人身世。放松而不纠结,轻快而不凝滞。然而,结合赠诗的背景,却依旧能够透析出“似醉非醉”的后面,暗藏着的辛酸与悲楚,黯然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