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唯一一次跟武松差点翻脸是因为什么?

在我国文学作品《水浒传》中,武松与鲁智深大约就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接下来听听知秀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但是亲兄弟有时候也会打架——独生子女对这一点可能感触不深或根本就没有感觉:过去的一家经常有五六个亲兄弟,在家里打得鬼哭狼嚎,但是有一个跟外人打架,肯定是一窝子全上,所以农村打群架看着是十几二十人打得头破血流,其实参战的只有两家人。

鲁智深和武松这对异姓兄弟,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是毫无疑问,在武松心中,鲁智深的分量并不比武植轻。

鲁智深出家后,在智真长老影响下已经收敛了杀气,平时笑呵呵地喝酒吃肉,跟大相国寺的偷菜泼皮也能玩儿到一块儿,但他有时候也会做金刚之怒,真急眼了,甚至会对武松发火。

在鲁智深一生唯一一次跟武松急眼并差点翻脸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大侠与刺客的不同,同时也会扪心自问:武松严密监视,鲁智深偷偷溜掉,在这场激烈争执中谁更值得尊敬?

鲁智深跟武松吵架,导火索是九纹龙史进和华州城贺太守:贺太守欺男霸女,史进路见不平要刺杀那厮,结果事机不密失风被擒,这就引发了鲁智深与武松的激烈争吵,而且是鲁智深先急眼了。

话说当年鲁智深上了梁山之后,挂念着史进的少华山失去了掎角之势,有可能抵挡不住官军绞杀,就想拉兄弟一把,大家一起上梁山,喝酒也热闹一些。

武松与鲁智深焦不离孟,自然也跟着鲁智深同上少华山。这时候我们就看出神机军师朱武的不义气了:史进被抓,命悬一线,但是这位前大寨主现二当家,既不出兵营救,也不到江湖搬兵,就那么坐在山寨等着史进的首级被挑上城头示众。

朱武见了鲁智深武松,不提营救史进,反倒替自己的安全担忧:“(官府)又要聚起军马,扫荡山寨。我等正在这里进退无路,无计可施。端的是苦!“

闻听此言,鲁智深连少华山也不想上了:“这撮鸟敢如此无礼,洒家便去结果了那厮!”

在鲁智深着急,朱武却不着急,他硬要拉着鲁智深武松上山商量。鲁智深立意不肯。武松一手挽住禅杖,一手指著道:“哥哥不见夜色已到树梢尽头?”

看过水浒原著的读者都知道,朱武这时候对史进的称呼不是“大哥”、“老大”,而是“史大官人”,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朱武已经认为史进是个死人,而自己才是少华山之主了?要不然他哪有闲心“杀牛宰马,管待鲁智深、武松”?

上了少华山,鲁智深也喝不下酒:“史家兄弟不在这里,酒是一滴不吃!要便睡一夜,明日却去州里打死那厮罢!”

没想到武松坚决反对:“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

不同的版本(比如《水浒全传》《汇评忠义水浒传》)对这段故事的记载略有不同,但是鲁智深对着武松发了脾气,却是真的,只不过语气一个轻一个重。

《水浒全传》的鲁智深比较客气:“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

在《汇评忠义水浒传》中,鲁智深则是直接开骂:“都是你这般性慢,直娘贼送了我史家兄弟!只今性命在他人手里,还要饮酒细商!”

鲁智深骂的当然是贺太守,但武松听了应该也不会很舒服,所以他对鲁智深进行严密监视,并提出警告:“便打杀了太守也怎地救得史大官人?武松却决不肯放哥哥去。”

武松不放鲁智深私自行动,但是鲁智深这位前提辖居然想到了摆脱前都头监控的办法,那就是一口酒都不喝(众人哪里劝得他呷一半盏)。

读者诸君都知道,鲁智深和武松都是无酒不欢的,鲁智深连朱武准备的美酒都咽不下去,说明他是真急眼了,而武松跟史进没啥交情,自然是酒到杯干,结果是武松千算万算,还是被鲁智深算计了:武松劝了鲁智深半宿,结果天亮一睁眼睛,鲁智深不见了!

鲁智深进了华州城,不但没一禅杖把贺太守拍扁,反倒跟史进做了狱友,看起来武松严密监视鲁智深,还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以结果论初心,大侠鲁智深是义薄云天“虽千万人吾往矣”,而武松则更像一个刺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机不好,绝不出手,出手就是一击必杀。

大侠鲁智深和刺客武松的不同表现,我们都能理解,但是谁更值得尊敬,想必绝大多数读者此时都会选择鲁智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满怀亮剑精神的大侠;沉稳、冷静、冷酷,只有武松那样见惯了生死搏杀的人才能做得到。

如果当时鲁智深与武松打赌,那么输的肯定是鲁智深,但是鲁智深输了赌局,却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尽管鲁智深并没想过要通过此举赢得尊重,他遵从的,是自己的侠肝义胆丹心。

鲁智深跟武松争吵,急眼并差点翻脸,武松赢了道理,鲁智深赢了义气,但是他们的初衷,都是为兄弟的安危着想,要分出谁对谁错,那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这个问题最后还是要交给读者诸君来解答:如果您的兄弟遇险,您会成为“莽撞”的大侠鲁智深,还是会成为冷静的刺客武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