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知秀网小编带来陆游的《霜降前四日颇寒》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霜降前四日颇寒》
【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诗词大意:霜降来临,大地一片萧索,树叶开始枯黄零落,天气阴晴变换,年轻人播种麦子完后,邻里们举办赛神庙会祈雨回来。秋雨欲来,鱼儿们纷纷浮出来补充氧气,引得苍鹰盘旋,鹳雀鸣叫。自古以来盛衰枯荣是自然规律,请您不要悲观哀叹,难道没有听说过死灰还有复燃的时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出身名门,少有才学,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以及自己的宦海沉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中年以前的气势豪迈、雄浑奔放、意境开阔,充满了爱国激情和昂扬斗志,老年则朴实恬适、清旷淡远的园田意境,时而流露人生苍凉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英雄襟怀。
陆游是诗人之中比较长寿的,享年八十五岁,而且还是唐宋诗人之中创作最为丰富的诗人,近万首诗词,存世九千三百余首,堪称第一(乾隆写诗四万余首,不过好像大家都不认为他是诗人,也没有一篇值得玩味的作品,不过还是要佩服乾隆的钦慕汉文化不懈努力创作的韧劲。),而且其中不乏名篇,代表作有《示儿》、《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病起书怀》、《沈园二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钗头凤》(红酥手)等等。
《霜降前四日颇寒》估计应该是陆游蛰居山阴时的作品,描述秋天霜降时分的景象,用语朴素自然,简洁精炼,意境开阔,最后点出乐观主题,表明诗人希望可以重新出山的内心愿望。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古人把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大意是阴历九月中,凝气结露成霜,草木枯黄,兽鸟捕获食物准备过冬,蛰虫们开始冬眠。秋末冬初,天气变得阴晴不定,因而作者说“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小麦是两大主食之一,冬小麦播种季节一般在霜降前,农谚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再晚就可能发不了芽,影响收成。过去古人大多靠天吃饭,种麦后需要雨水滋润,因此就有祈雨一说,“赛神”在北宋时期比较流行,主要是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祷平安,求神降雨以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人们把神灵抬起来游行,敲锣打鼓,表演节目,村镇间相互比赛,非常热闹,这一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不少地方还有赛神庙会。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颈联对仗工整,措辞严谨,而且富有情趣和自然规律。秋天下雨,动物比人类更加敏感,即将下雨,空气气压低,水中缺乏氧气,鱼类会游出来呼吸,因此鹰鹳一类的鸟儿会“守株待兔”,说明诗人观察很仔细。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尾联点出这首诗的中心主题那就是不要因为秋天万木萧索的景象而感叹,不要因为自然地衰枯而悲观,要知道,一枯一荣,一盛一衰,是自然规律,正所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了春天,自然会出现勃勃生机。人也如此,不能因为现在的困顿不得志而悲伤,说不定会有大展宏图的机会在等着你。这里引用的典故“死灰复燃”源自《史记·韩长儒列传》,说的是西汉名臣韩安国犯法坐监,被狱吏田甲侮辱,“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
《霜降前四日颇寒》这首诗描述的是秋天的萧瑟景象,然而传递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表明了陆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昂扬斗志,心中依旧充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为国报效的勇气,变悲秋为壮怀,看鹳鹰知雨临,寄托了美好的希冀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