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二十年闰五月初一,陈友谅亲率十万舟师绕过池州,大举东下,猛攻太平府。太平府的守将是朱元璋的心腹爱将花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当时城内只有三千守军,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只能拼死坚守,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知府许瑗、院判王鼎布下战阵,英勇阻击,战事进行得相当激烈,不久,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战死。
花云率部众顽强抵抗,陈友谅连续猛攻三日,没能攻入。
太平城西南城墙紧靠姑溪,姑溪是长江下游支流,江水上涨,使城墙相对变矮,防御力大大降低。
陈友谅下令士卒从船尾攀登城墙而入,攻陷太平城,将花云五花大绑。
花云不愧是一员猛将,只见他奋身大呼,挣断绳索,夺刀再战,大声怒骂:“你们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何不快点投降?”
陈友谅勃然大怒,下令将他绑到战船的桅杆上,用乱箭射死。
花云凛然不屈,至死骂声不绝,时年三十九岁,知府许瑗、院判王鼎也坚决抵抗,大骂着战死。
太平府距离应天很近,朱元璋为何没有及时派兵救援呢?
因为朱元璋此时自顾不暇,分身乏术,陈友谅此次大举东下,他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一座太平城,他要一举消灭朱元璋,攻取六朝古都金陵,进而夺取朱元璋的其他地盘。
闰五月初五,陈友谅派人约张士诚一起攻打应天。
消息传来,朱元璋和诸将商议对策,有的将领提出先夺回太平牵制陈友谅,朱元璋说:陈友谅位于上游,舟师数量是我们的十倍,短时间内很难攻下。
还有的将领提议朱元璋亲自率兵迎击,朱元璋也没有采纳,他说:如果陈友谅派出一支偏师牵制我们,而率主力直奔应天,顺流半天便可到达,我们的步兵、骑兵很难及时返回,即便能赶回来,长途奔袭,将士疲惫不堪,也是兵法所忌,绝非应敌良策。
陈友谅当时决心与朱元璋决一死战,而朱元璋对陈友谅的意图也了然于胸,他必须集中兵力,谨慎选择与陈友谅的决战地点,才能以少胜多,最终击败陈友谅。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朱元璋没有派兵救援太平。
朱元璋自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许瑗为高阳郡侯,王鼎为太原郡侯,设立忠臣祠,一起祭祀。
花云是《明史·忠义传》中的第一位英雄,他是怀远人,小时候父亲去世,随母亲嫁到一户姓张的人家。
花云身材魁梧,面黑如铁,骁勇善战,无人能及,“貌伟而黑,骁勇绝伦”《明史·花云传》。
元至正十三年,花云杖剑来濠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见花云是奇才,便让他带兵征战,无往不克,攻破怀远时,花云生擒敌军主帅,随后攻下全椒。
六月,朱元璋率军攻打横涧山的缪大亨。
花云率兵趁夜突袭缪家寨,元朝派的监军张知院战败逃走,次日清晨,朱元璋派人招降,缪大亨率部众投降。
七月,朱元璋率军进攻滁州,花云跟着朱元璋率数名骑兵走的最前面,半路突然遇到数千元军,花云高举长矛护着朱元璋,接着又拔出宝剑,跃马闯阵,元军相顾失色,惊呼道:“这个黑将军太勇猛了,锐不可当”,朱元璋率主力随后赶到,于是攻克滁州。
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率军渡江,花云勇为先锋,跟着攻下采石后,一鼓作气,攻克太平路。花云忠心耿耿又勇猛异常,在朱元璋身边担任宿卫,随时护卫朱元璋的安全。
元至正十六年,花云跟着朱元璋攻占集庆路,花云俘获三千元军,被提升为总管。不久,花云又跟着攻打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全都攻克。
花云率军经过马驮沙时,数百名江洋大盗挡住道路,花云且行且战,接连三个昼夜,将其击败,被封为前部先锋。随后,花云又跟着攻打常州,驻守牛塘营。六月,朱元璋在太平府设立江南行枢密院,提升花云为院判。
元至正十七年,花云跟着攻克常熟,俘获一万余名士卒。随后奉命直奔宁国,陷入山林沼泽中,盗匪联合阻塞道路,花云手持长矛,大喊着纵横驰骋,左右挥舞,将其击溃,身上未中一箭。不久,花云返回太平驻守。
正当花云与陈友谅激烈交战时,花云的妻子郜氏带着三岁的儿子祭祀家庙,哭着对家人说:“城破之日,我的丈夫必然英勇赴死,我也不能独自活下去,但是不能让花家无后,希望你们好好抚养这个孩子”。
花云被擒后,郜氏投水自尽。女仆孙氏把郜氏安葬后,抱着孩子混在百姓中间,被掠到九江。孙氏夜里投奔到一户渔夫家,摘下簪子、耳环拜托他们照料孩子。
陈友谅军队被击败后,孙氏又偷走孩子渡江,遇上乱军夺走船只,孙氏只能靠着漂浮的木头进入芦苇洲,采摘莲子喂养孩子,这样熬过了七天,没被饿死,半夜里,被一位姓雷的老汉救出来,一年后,孙氏终于带着孩子来到应天,见到朱元璋。
孙氏抱着孩子直哭,朱元璋也伤心落泪,把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说:“这是将军的后人”。朱元璋下令赏赐雷老汉衣物,后来不知雷老汉去了哪里。
朱元璋给这个孩子赐名为花炜。花炜后来官至水军卫指挥佥事。嘉靖年间,花云五世孙向明世宗朱厚璁请求追封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设立祠堂祭祀,得到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