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兄弟,为何在魏蜀吴都被重用呢?

诸葛亮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他们三人并称为诸葛家族的“龙虎狗”,兄弟三人分别出仕魏蜀吴三国,而且都在各自的国家中身居高位,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爬上高位,各自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古代中国,有的世家大族会在不同势力一边下注。这样一来,不管最后是谁笑到最后,下限都可以保证自己家族至少不会灭亡,更有可能继续繁荣昌盛。

诸葛家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别的家族是两边下注,诸葛家族是三边下注——诸葛亮在蜀国,诸葛瑾去了吴国,而诸葛诞则在曹魏——三兄弟分别跟了三个不同的老板。

时称诸葛瑾、亮、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故有“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之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下诸葛家族“龙虎狗”三兄弟各自的人生。

01卧龙诸葛亮

归功于《三国演义》的流传之广,国人对于诸葛亮也是最为熟悉的。当然,话本小说对于诸葛亮多有神话。但是在诸葛亮的时代,他毫无疑问是诸葛家族里最为耀眼的那颗星星。

钱穆先生评价诸葛亮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蜀汉建立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他的地位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刘备谓之“如鱼得水”,刘禅尊其为“相父”。

关于诸葛亮那些近乎于神迹的“事迹”本文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在这里选取一个时间段来看看诸葛亮的能力。

这个时间段就是诸葛亮刚刚掌握了蜀国的大权之时。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段?

因为这个时间段,蜀国刚刚经历了关羽和刘备的战败,失去了战略要地荆州。帝国上下一片低迷,和刚刚建国之初相比,士气大跌,元气大伤,关羽这样的“战神”都兵败身死。外面还有魏吴两国的虎视眈眈,这个时候的蜀国可以说一只脚踩在了灭国的门槛上。

越是危机时刻,越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

诸葛亮怎么做的?

首先,他派人和孙吴修好,稳固了孙刘联盟。——当然这里孙吴是想让蜀国和魏国继续斗下去,吴国好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也就半推半就地和蜀国重归于好。

其次,他把重心放回国内,专心治理内政,统一国内各个势力。

蜀国并不是铁板一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势力,一块是跟着刘备入川的老臣,另一块就是四川原本的世家大族。

后者的代表就是李严,这一部分势力自始至终都想攫取蜀汉高层的权力。而诸葛亮要稳定内政,首先就是要稳定和控制住这股势力。一方面诸葛亮以身作则,对自己和属下要求严明,自诸葛亮以下,大小官员,皆“躬率从俭,恶衣疏食”。

诸葛亮虽然位居高位,但是没有发展家族势力。自己的弟弟诸葛均却没有谋到什么官职,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长水校尉。

诸葛亮的严于律己,使得李严所代表的势力找不到攻击的理由和借口。

另一方面诸葛亮则利用各种方法,对李严的势力进行打压,并最终废掉了李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蜀汉内部,缓解了新旧两派势力的争斗。

在经济上,诸葛亮也大力发展经济。在他手上,蜀汉须奖励农耕,发展农业生产。

一方面,诸葛亮主张对臣民应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他说:“人有饥饿之变,则生乱逆,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如此,富国安家。”

影视作品里的诸葛亮

另一方面,对蜀汉专权自恣的豪强大肆兼并土地侵害百姓之势,主张“威之以法”、“施以成刑”,以便禁止他们“妨害农事”。

此外大修水利,鼓励商业,发展军屯,为蜀汉后期的北伐打好了经济基础。

最后诸葛亮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54岁上病死于五丈原,终其一生还是无法完成他和刘备心心念念的复习汉室,统一天下。

02无为的诸葛瑾?

而相比于诸葛亮的璀璨夺目,他的兄长诸葛瑾就暗淡了很多。

诸葛瑾的人生可以用无为来形容——无所作为。

诸葛瑾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大的功勋,但诡异的是,他却可以步步高升,在东吴拥有很高的地位,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26岁那年,诸葛瑾在逃避战乱时和家人失散,独自流落到江东。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贵人——孙权的姐夫弘咨。

弘咨很欣赏诸葛瑾,于是就向孙权推荐了诸葛瑾。正在用人之际的孙权,就收下了诸葛瑾,先让诸葛瑾从自己的长史做起。

从此之后,诸葛瑾就忠心耿耿地为东吴效力,这中间孙权也让他领兵打仗,也让他做过地方官员,但是无论文武,诸葛瑾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陆机曾经把孙吴的文臣武将做了一个排行榜,诸葛瑾被排在第四等,不过是“以声名光国”,陆机认为诸葛瑾既非股肱,也非良将,又不在“器任干职” 的政事之列。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诸葛瑾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照理说,你没有什么拿得出的功绩,官位是很难升上去的。但是诸葛瑾就是一个特例,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孙权对诸葛瑾好,孙权对诸葛瑾好到什么程度?

孙权不管诸葛瑾仗打得怎么样,不停地都给诸葛瑾升官。来看两个例子,孙权称王的时候,诸葛瑾被提拔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到了孙权称帝的时候,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而有人诬陷诸葛瑾私下勾结蜀国的时候,孙权替他辩护: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 不负子瑜也。

除了一直给诸葛瑾升官,为他辩护。孙权对诸葛瑾的这种好还“爱屋及乌”延续到了诸葛瑾的后代。孙权临终的时候任命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做顾命大臣,让他放手去干。

而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些能人,孙权却没有重用他们的后代。

孙权为什么对诸葛瑾这么好?答案就是诸葛瑾会做人,会揣摩领导的意图,让孙权很舒服。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一切。孙权手下有个校尉叫殷模,在某件事情上惹恼了孙权。孙权准备处死他,很多大臣出来为他求情。孙权一看这么多人求情,面子上挂不住了,更加愤怒。而这个过程诸葛瑾却一句话没有说,孙权问诸葛瑾,大家都说了,你为什么不说话?

诸葛瑾怎么说的?只见他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我和殷模都是逃难来到江东,一无所有,全靠陛下您我们才有今天。如今他犯事。正是因为我们没有互相监督,才有今天。我应该认罪,实在无话可说”

孙权听了,一阵伤感,想起了这批人都是跟着他一路走来的老人,也就赦免了殷模。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诸葛瑾的长处并不在于领兵打仗,而在于揣摩上意。诸葛瑾可以很好地理解孙权想要什么,孙权想表达什么,又可以恰到好处地替孙权给说出来。

能臣良将常有,而如此懂领导心思的人不常用诸葛瑾更可贵的是,他不会恃宠而骄。不会因为孙权对他好,他就作威作福。

这样的人,孙权有什么理由不对他好呢?

公元241年,诸葛瑾去世,终年68岁。孙权说了一番话,很好地概括了他和诸葛瑾的关系: 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

03白手起家诸葛诞

诸葛家族里,诸葛亮是“龙”、诸葛瑾是“虎”,他们的族弟诸葛诞则被人称为“狗”。注意,这里的“狗”并不是贬义,而是指能征善战之人。

诸葛诞年龄比诸葛亮和诸葛瑾都要小,等到他准备出来闯天下的时候。两位族兄都已经名动天下,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诸葛诞并没有去投奔他们,而是自己白手起家。从曹魏的县令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升到朝廷中枢。

诸葛诞的官路不算很顺畅,一开始他和夏侯玄这些世家子弟混在一起,还整出了什么“四聪八达”的名号。这帮人在一起没事就评论朝政,让当时的魏明帝很是不爽,干脆一纸诏书把他们都罢官了。诸葛诞也在其中。

后来魏明帝去世,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就起用了这批贵族子弟,而同时诸葛诞因为也是司马懿的儿女亲家,属于两派都能接受的人物,诸葛诞也就跟着得到了机会。

而诸葛诞更大的机会还在后面,他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统兵大将。

曹魏的东线和吴国接壤,这里为了对抗孙吴,长年累积重兵。曹爽和司马懿对这个地方的将领人选争来争去,最后把中间派67岁的王凌派去做了这个位置。而诸葛诞即是夏侯玄的好朋友,又是司马懿的亲家,还是王凌的亲家——这让他成了三方都可以接受的人物,于是他就成了东线战区的二号人物。

从这时起,诸葛诞正式投笔从戎。

司马家掌权之后,东线一直不平静,先是王凌造反,后来又有毌丘俭、文钦之乱,声势一度都很大。

而在这两次叛乱之中,诸葛诞都站队到了司马家一边。第二次叛乱时,诸葛诞还向司马师告密。而且平叛过程之后,诸葛诞非常积极。

第二次叛乱之后,诸葛诞得到了征东大将军的职位,正式成为了东线的一把手。

坐到这个位置上之后,诸葛诞不知道是出于安全感,还是出于对自己实力过高的估计,他也开始走上自己前任的造反之路。

公元257年,诸葛诞接到命令要他回朝廷做司空。这看上去是升职了,实际上剥夺了诸葛诞的兵权。但是诸葛诞害怕了,他认为司马家要对他下手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诸葛诞反了。

诸葛诞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一年,公元258年,寿春失守,诸葛诞死于乱军之中,被灭三族。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诞有数百人手下被俘后坚决不降,更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便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

草根出生的诸葛诞,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加上机遇,走到高位,在曹爽和司马家两派势力中夹缝求生,长期位于人下,直到后期才上位。或许正也是这样的经历,让诸葛诞缺乏安全感,最终铤而走险走上造反之路。

诸葛亮为国尽忠而死,诸葛瑾一生无为却官运亨通,诸葛诞白手起家最后死于战火。诸葛三兄弟向世人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诸葛家族也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