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张温、张奂和袁隗四人在历史上的结局如何?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不知道没关系,知秀网小编告诉你。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粗猛有谋,力建战功,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职。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凉州之乱,颇有功勋。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张奂和袁隗来说,都可以说是董卓的上司。

当然,在董卓篡夺东汉大权之前,还有另外两位上司,分别是皇甫嵩和张温。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董卓的四位上司来说,最终都是什么结局呢?

一、张奂

张奂(104-181年),字然明,凉州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一带)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书法家张芝的父亲。

对于张奂来说,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自行删减《牟氏章句》。汉桓帝在位时,张奂举贤良出身,授议郎,历任安定都尉、武威太守、度辽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等职。多次平定叛乱,功勋卓著。汉灵帝即位,张奂迁大司农,讨伐大将军窦武。事后,张奂上奏为窦武等人伸冤。累迁太常卿,辞官归乡,授课著书,不再出仕。光和四年(181年),张奂去世,时年七十八。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延熹九年(166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朝廷。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大概是此时出任张奂的司马,也即成为了张奂的部将。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遣司马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次年,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此外,在张奂退隐之后,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为人,拒绝不受。当然,因为张奂早在公元181年就去世后,自然没有经历后来的董卓之乱。

二、袁槐

约在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掾吏,意思是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出自《东观汉记·吴良传》。后来,董卓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袁隗(?-190年5月10日),字次阳。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人。东汉太傅,安国康侯袁汤之子,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对于袁隗来说,因袁绍反对董卓而被牵连,遭董卓杀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尽管袁槐曾是董卓的上司,甚至还有提拔董卓的恩情。但是,董卓依然将其处死,这自然是董卓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当然,董卓此举,或许也影响到了吕布。对于吕布来说,同样经常背叛自己的上司,到了公元192年,在王允的劝说下,吕布除掉了董卓。

三、张温

张温(?-191年11月5日),字伯慎。东汉末年南阳郡穰县(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一带)人。对于张温来说,官至司隶校尉、太尉,封互乡侯。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对于张温来说,曾经为董卓、孙坚、陶谦等人的上司,奉命讨伐韩遂、边章、北宫伯玉的叛乱,威震天下。中平三年(186年),东汉朝廷于长安拜张温为太尉,这促使张温成为第一位不在朝廷的三公。同年,张温受征召回京师。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中郎将为副。七月,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而被罢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一带的作战事务,执金吾袁滂为副。在张温麾下,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东汉大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对峙,张温、董卓初战不利。值得注意的是,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怪罪董卓,董卓还言语冒犯。张温参军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杀掉董卓,以此立威,张温不许。

对于张温来说,虽然放过了董卓一马,但是,后者不仅没有感激张温这位上司,反而恩将仇报。中平四年(187年),张温因未能平乱被罢免官职。初平二年(191年),当时张温为卫尉,并不与董卓结交,为董卓所怨恨,所以董卓诬蔑张温与袁术私通,于十月初一在市街上将张温拷打致死。

四、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一带)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郡的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凉州叛军首领王国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在此用人之际,汉灵帝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由此,对于皇甫嵩来说,也曾是董卓的上司。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但是,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心生怨恨。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篡夺大权后,将皇甫嵩征召到朝廷。彼时,朝廷大臣秉承董卓之意,将皇甫嵩下狱,并准备将其处死。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在皇甫坚寿叩头落泪之后,不少大臣也为皇甫嵩求情。于是,董卓最终还是下令放了皇甫嵩,这促使后者得以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

最后,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后,东汉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骠骑将军印绶,任命他家里一人为郎官。此外,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槐里侯皇甫嵩”。到了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依照唐代的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皇甫嵩。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皇甫嵩是一位古代历史上深受认同的名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