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其他六国为什么没有齐心协力,反而还内斗不停?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我们回顾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时,便能发现,这段历史总能向我们世人展现出波澜壮阔的一面来。而在看待战国时期的历史时,我们也总是会以秦国的视角来追忆那段战火连天的岁月。而也就是这段持续数百年的历史,在给我们带来了恢弘历史场景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值得我们去不断深挖的历史细节。
战国历史上秦国的崛起,对于整个战国的历史来说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也就是我们将视线全部放在秦国身上的时候,使得我们缺少对当时同秦国并立于世的六国的关注。伴随着秦国的逐渐崛起,从最开始只是简单的东出到此后的志在天下,山东六国所面临的局势也是一天比一天严峻起来。于是,历史上的合纵攻秦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之上,可即便如此,六国的团结似乎只是表面的,在抗秦过程中,六国并不齐心协力,甚至彼此发兵互相攻打。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战国历史上,六国在抗秦过程中互相攻打的情况,近乎是山东六国之间的家常便饭。因此,韩、魏两国更是成为了“反复之国”,而燕国在战国晚期更是连连出兵攻赵。当然,这只不过是战国时代的冰山一角而已,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齐楚之间、赵魏之间。这不仅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因为秦国的威胁实际上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这个时候的六国还是互相攻打。实际上,出现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可以说是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
首先,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列国之间利益的不均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历史上抗秦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三晋”,因为赵、魏、韩三国始终都处在抗击秦国的第一线上,如果合作抗秦取得成功的话,那么三者显然要比列国更为受益。反观其它如燕、齐等国,即便参与抗秦的话,也很难收获更大的回报。这样的情况下,倒不如攻伐临近的诸侯国,这样便能赚足了实惠。
然而,这样的情况,从侧面也展现出了战国时代的扩张逻辑。不同于春秋时期,仅是有会盟性质的“霸主政治”,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模式,完全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对于六国来说不仅只有秦国这一个敌人,六国之间彼此都是互相敌对的存在,如果此前的盟友有做大的迹象,那么便会出现诸侯互相遏制的情况。而战争模式从春秋时期的尊崇《周礼》,到战国时期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了激烈的人口与土地兼并的战争。这个时候的山东六国能够做的,便只有不断的打击其他诸侯,从而壮大自己。
其次,面对秦国的虎视眈眈,山东六国仍然互相攻打,还在于六国的短视上面。六国之中实际上有诸多如公孙衍之流,具备大见识的纵横家。但是,六国之间复杂的利益勾连仅凭三寸之舌是根本无法调节的。而这中间暴露出来的便是六国的短视,仅图一时安逸,而忽略长久的弊病。实际上,山东六国出现短视的情况,同秦国有着很大的原因。因为,历史上的秦国并非如影视作品描述的那样,在“商鞅变法”时就喊着统一六国的口号。直到秦始皇启动灭六国战略的时候,秦灭六国才算是正式开启。
历史就是这样,面对秦国的崛起,六国还在互相攻打。实际上出现这样的原因,同战国的生存规则,以及秦灭六国的野心一直引而不发有很大的关系。而也就是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了六国的短视,并最终彻底的走向了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