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让秦国的经济、军事都得到加强,为之后的统一天下奠定基础。那么秦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变法呢?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战国的历史上,除却战争外,还有着轰轰烈烈的变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战国时代不仅是一个充斥战争的时代,这数百年同时也是充满着变革之风的时代。因为,当周朝的宗法等级制度开始走向衰弱后,诸如法家、儒家、道家等等,这些对后世华夏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学派,开始走上了这个纷乱的舞台。
当我们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浪潮,逐渐放大的话,便能发现战国时期变法的背后,实际上是以往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迈进的一个过程。而在这场影响此后历代王朝发展的浪潮之中,秦国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因为,“商鞅变法”制定的一系列国策以及改革,沉重的打击了秦国国内原有的旧贵族势力。并且,以此为起点秦国的君主以顽强的姿态,加紧了对列国的蚕食。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最终完成了削平列国的大业。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要归结于,那场影响秦国历史走向的变革。实际上,我们细数古代历史上王朝的变革,便能发现,大凡一场变革的背后,总是有一定的动力源泉。这个规律不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的,而放在战国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则更为合适一些。那么,战国时期的秦国,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困境,继而推动其发生巨变?
首先,秦国在战国初期的困境,完全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在春秋时期,秦国一度跃居霸主的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春秋末期时起到战国初年这段岁月中,秦国一直都是一直都处在一个内部情况极其不稳定的境地。这是因为,在春秋末年同晋国的争霸战中,极大的消耗了秦国的国力。尤其是在秦恒公时期,面对受到楚国牵制的晋国,竟然屡战不胜。以至于,在被晋国压制的情况下度过了春秋末年。
同时,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秦国内部也可以说是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秦灵公死后秦国便发生了篡位的情况,而这样的乱象直到秦献公时期才得以改变,这便是秦国历史上的“四代乱政”。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因为秦国内政的不稳定,使得秦国的国力蒙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个时候的山东六国,尤其是魏国则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始崛起于诸侯之中。
除却内部的不稳定外,秦国所面临的困境还在于魏国在各个方面的战略挤压。历史上“三家分晋”后,魏国凭借着率先变法的优势,很快便确立了自身在战国时期的霸权地位,而受到魏国强烈挤压的便是秦国。先是三晋联合伐秦之战,在就是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在阴晋之战中,秦国五十万大军倾国而出,面对只有五万人的魏军却大败而归。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秦国都无法东出。
魏国对秦国的战略挤压,不仅在于军事战略上,还在于文化上。魏文侯时期在今陕西地区,建立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并以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导师讲学。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有两点意义,一来鲁国的文化宗主的地位,开始逐渐向魏国转移。再者,“西河学派”的建立,无疑加速了秦国人才的流失。从长远角度上来看,这无疑是魏国对秦国在文化方面上进行的一个压制。
历史就是这样,秦国变法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完全在于秦国在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因为,正是在困境面前,秦国君主才力求振作。而这些困境,最终成为了秦国从称霸图强的一个历史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