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表字是公瑾,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是吴国的重要大臣。以上问题知秀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起周瑜时,很多人会想到一个心胸狭窄,因为嫉妒诸葛亮而不惜多次下狠手的统帅,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刘备称他“器量广大”,程普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蒋干认为他“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可见周瑜绝不是心胸狭隘之人。早在周瑜与孙策交好时,周瑜就在江东地区颇有声誉,后来孙策去世,孙权继位,周瑜又继续留在孙权身边辅佐孙权。赤壁之战前,张昭等人纷纷劝说孙权投降,但周瑜却力主抵抗曹操,他出兵三万,击败了曹操率领的二十余万大军,就此一战成名。按理说,周瑜乃是官宦之后,自幼又声名远播,特别是在赤壁之战后,周瑜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孙权,既然如此,为何周瑜没有在生前没有取代孙权而成为江东之主呢?
事实上,周瑜没有取代孙权,主要是他没有足够的硬实力。周瑜的定位并非曹操、刘备这样的枭雄,而是韩信、英布这样的英杰,他的政治眼光非常明锐,从他反对孙权遣送人质,以及赤壁之战中选择主战就能看出,周瑜并不图谋短浅的目标,而是有长远的考虑。
而且政治家不一定非要成为主公,在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在历史上,有很多君主的能力比部下弱,比如刘禅的能力就不如诸葛亮,但诸葛亮并没有取代刘禅而成为君王,也是这样的道理。更何况在当时,并非所有人的目标都是统一天下,比如刘璋在成为益州牧之初,扶持刘璋的赵韪就曾大权在握,但赵韪最终并没有取代刘璋,而是兵败身死,正是因为赵韪目光短浅,他以为刘璋无能,他自己深得人心,这才会有了后来的悲剧收场。而周瑜当时同样没有兵力支持,在孙权刚刚去世时,周瑜并没有足够的威信,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左右江东政权,毕竟当时的张昭、吕范、程普对孙策还是忠心的,他们同样对孙策的继承人孙权忠心,因此周瑜没有办法直接取代孙权,除非张昭支持周瑜,周瑜才有取代孙权的机会。
而且只要周瑜流露出自立或者取代孙权的想法,那他的声望和名誉就会大打折扣,东汉时期讲究忠义,一旦周瑜流露出了野心,他的属下和同僚不见得会依附他。而江东政权主要是靠世家组建而成的,他们只要彼此合作,就可以安定一方,毕竟当时大多数人的目标都不是统一天下,对于周瑜来说,在他还没办法完全掌控江东的时候,他的理想是随着权力而不断增加的。
然而在周瑜生前的实力不允许他有太多的遐想,在他投靠孙策后,孙策给了周瑜两千士兵。由于东吴执行的是曲部制度,因此周瑜的本部兵马可能还没过万,直到赤壁之战这种生死攸关的战事,孙权给出的三万人马还是由周瑜和程普共同执掌,而这三万人中,黄盖、韩当等人都有自己的曲部,即便周瑜要独立,也只能在夺取南郡之后。然而即便是在这个时间点,黄盖、韩当等旧部依旧会选择支持孙权,而不是跟随周瑜,唯一只有甘宁的战略意图与周瑜相似,但甘宁手下的曲部也少,周瑜不可能只依靠甘宁,成就大业。
笔者认为,周瑜一生没有取代孙权,并不一定就是周瑜忠心,很有可能只是他能力不足,没办法取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