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诸侯封了十八位 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帮助项羽

还不了解:项羽分封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当初分封了十八路诸侯,项羽有难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帮助项羽?这事情和项羽分封有关系吗?

首先,开宗明义说下所谓的项羽“分封诸侯”到底是咋回事。

在常人被历史误导的认知中,这分封诸侯,无疑是项羽凭借巨鹿之战大胜的威风,对手下人进行封赏的结果。

换个说法是,项羽用巨大的威望,还有兵力优势,将胜利果实分给参与的诸侯、部将和降将,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但事情真就如此吗?我们巴拉巴拉分封的名单或许就懂了。

这十八路王分别是:

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这十八个封王中,除了司马欣、章邯、董翳、田都、田安、这五个之外,其他人其实都是早有地盘和大军的诸侯王,他们的地盘都是自己打下来的。

(项羽分封的诸侯王)

比如: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那时比项羽起兵更早地反秦诸侯。

比如:汉王刘邦是和项羽同时起兵的豪杰。

如果用这个视角看项羽封王,与其说他分封了诸侯王,不如说他用自己的强势权威,通过分封这样的政治举措,强迫诸侯王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这才是项羽分封的真谛,举办了一场犹如春秋时代“弭兵会盟”的诸侯大会。

“弭兵会盟”是啥意思,也有典故可寻!

春秋时代晋楚争霸诸侯日日交兵,天下混乱无比。

晋国和楚国两个虽然是超级大国,但也觉得每天打仗有点吃不消,可又怕自己罢兵了对手不讲道义。于是在中间人宋国的撮合下,弄了两次诸侯会盟。

(春秋时代的弭兵会盟)

第一次是公元前579年,第二次是公元前546年。

具体做法是,将当时所有有实力的诸侯,全部召集起来开个会,调停下晋楚争霸的同时,还约定了天下的格局。

那就是让天下共同奉晋、楚两国为霸主,

两国平分霸权,随后又约定,如果有谁破坏协议,天下共讨之。

简言之,项羽的如意算盘,就是用一场以势压人的会议,确定战后的天下格局和西楚霸王一家独大的既成事实。

然后所有诸侯国各自安安分分过日子,恢复春秋战国故事。

(项羽的小心思太多)

那么项羽为何要这么做?真就是因为他有古人气质,向往春秋战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不过顺势而为兼小心思太重而已。

巨鹿之战后看上去吊炸天的项羽,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局,也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秦末战争,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起义后的陈胜吴广,在占据陈郡后不久,就急火火地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张楚政权的建立,犹如拉响了多米诺骨牌!

曾经铁板一块的秦国大地,原有的诸侯国纷纷复起。

赵国出现了,齐国、燕国也出现了,一时间风云色变,秦末战场成了战国时代。这些复活的诸侯国,都是有国王,有大军,有地盘的三有存在。

不管项羽分封与否,他们都已经是王了,当了王的人哪有退回去的可能。

但,那一刻所有的王,都有一个隐忧,就是曾经一扫六合的秦帝国。

面对共同的敌人,才有他们之间暂时的和平出现。

(项羽带队打赢了秦国)

一个共同且非常敌大的敌人,让他们避免了过早的内斗,反而选择了合纵对外。

函谷关前的故事,仿若战国末期合纵战争的重演。

至于项羽的实力,在巨鹿战前根本不够看。巨鹿之战前的项羽,不过楚怀王派出的部将而已,还不是主将而是副将,要听从卿子冠军宋义的命令。

那么所谓的楚军有多少人?答案也不多,仅仅六万人不到的规模。

也就是说,通过杀掉卿子冠军宋义获取楚国兵马的项羽,全部兵力也不过才6万人左右。

但《史记》上却言之凿凿地记录下了这样一笔: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史记》告诉我们,鸿门宴之前项羽汇聚了关中诸侯40万大军一起,因为刘邦先入咸阳,不服气才弄了出鸿门宴,6万和40万的差别何其大啊?

(项羽以势压人)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想,不难发现这“分封诸侯”是项羽空手套白狼的举措。

用巨鹿之战巨大威望,协无数诸侯力压刘邦,焚烧咸阳的威势,让所有诸侯国心有戚戚之余,承认了自己的盟主地位。这群诸侯的本来意愿,并没有想过所谓的分封诸侯,纯粹是为了收拾刘邦,为了杀入关中复仇,顺带打秦国的秋风。

项羽这招空手套白狼,无疑玩得666到极点。

玩成了这出空手套白狼之后,项羽的分封就更包含了无数的小心思。

这从分封的不公平就可以看出,下面我们一个个说。

第一:说说刘邦的问题。

刘邦虽然打仗不算多,但走位飘忽的他,依旧成了第一个入关中的人。

楚怀王的承诺即便不值钱,可依旧是项羽的君王。但看看项羽的分封,将刘邦远远地丢在汉中,无疑是告诉刘邦,你有多远滚多远,我不待见你。这也是刘邦后续要造反的根源。除了要争夺天下之外,估计也有被气到了的原因。

(最不服气的就是刘邦)

第二:说说分封之后第一个反叛的齐国。

分封之前的齐国,原本就是最早复立的诸侯国之一。

国内有两股齐国宗室势力互相争衡,一个是田儋、田荣兄弟代表的远支宗室,一个是田假、田安代表近支宗室。齐国这两股势力远近交汇组成了复国的齐国。这两股势力,在灭秦战争中出力更多的是远支宗室田儋和田荣,至于另外一股势力,完全就是打酱油的存在。

可项羽咋分封的?

他直接将齐国一分为三,出力最多的是田儋和田荣他封了田儋的儿子田市,一个懦弱的人。几乎没啥实力大的田安还有会拍马屁的田都也成了王,反而是出力最大实力最强的田荣什么封号都没有。

出力的不如出嘴的,出嘴的不如懦弱的,这样分封当然后患无穷。

第三:在说下实力不俗的赵国。

赵国在项羽分封之后,有两个王,第一个是赵王赵歇,被封为代王,第二个是赵国大将张耳被封为常山王,似乎是刻意为之,赵国最有实力的陈余,反而没有被封王、

第四:燕国。

燕国也被项羽一分为二,燕王韩广封辽东王,燕将臧荼封燕王。

曾经的燕王后裔成了辽东王,而一个臣子反而成了名正言顺的燕王,按照封邦建国的礼仪而言,无疑是一场乱命。

第五:魏国

魏国因为地处中原,如果一统起来实力不俗,也受到了的分割,原本的魏国大地,被一分为二不说,还在那里制造了矛盾,顺带充实了自己的地盘。

原本依附于楚国的魏王魏豹被封为西魏王,原本的赵国大将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反而是最具实力的彭越没有被封王,为了削弱彭越,项羽甚至将原本该属于彭越的地盘,划归给了自己的楚国。

第六:韩国

韩国也从一个王变成了两个王,不仅如此,项羽还乱杀人,得罪了韩国。

原本的韩王韩成,因为和刘邦的关系很好,被项羽给杀了,随后项羽让自己部将郑昌为韩王,又弄了一个赵国大将申阳为河南王。

再加上项羽攻灭秦国后,在关中封的三个王司马欣、章邯、董翳(三秦三王),这些人组成了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三秦三王)

这样来看,项羽是真的在封王吗?

他恨不能化身拆国党,将原本的关中六国,拆得四分五裂不说,还以打压实力派为宗旨。目的就是,削弱关东六国的威胁,制造关东六国的内斗。

至于目的吗?或许有方便他后续一统的因素在内。

但,后续看项羽马放南山,致力于裁军的做派,又让我怀疑他并没想那么远,仅仅就单纯地觉得,分而治之,没人威胁自己就是太平光景也说不定。

果不其然,分封之后的诸王,立马就开始了内斗!

对分封最为不满的齐国首先开始,实力派田荣起兵、杀田巿,诛田安,然后拉拢陈余和彭越一起,几个月功夫,就将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地盘,弄的乱七八糟。

让西楚霸王的地盘周边,战云密布,弄的项羽不得不开始平叛战争。

然后刘邦借助项羽平叛的当空,拜将韩信,训练精兵,并处关中,一举击溃了项羽遏制自己的关中三王,开始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兵仙韩信)

仅仅二三年时间,曾经的18路诸侯王,大多数都成了枯骨,反而是没有被分封的实力派们,一个个成了项羽的仇人。

他们在刘邦的带领下,开始了对项羽的围猎。

一场原本空手套白狼一样的分封,让项羽占尽了优势,如果项羽分封谨慎一点,稍许合理一点,对待可以拉拢成盟友的人好一点,何至与后来面对众多诸侯围攻。

而项羽的分封也告诉我们一个亘古未变的道理,依靠别人给地盘的人,终究打不赢自己一刀一枪打下地盘的人,那些依靠项羽才成诸侯王的人,都没好结果,反而是最不受项羽待见的几个最有出息。

汉王刘邦最后的胜利者,没有被封王的彭越,最后左右了项羽的生死还成了梁王,至于被项羽不待见的韩信,更是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让自己的旧老板,高唱离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