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代史就是战争史,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在古代的战争中,由于兵器的落后,往往是人数越多的一方越的更容易胜利,这很好理解。但即便如此,历史上仍然出现了很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从这些战役中我们也能发现,军队的人数虽然会让胜利的把握变大,但却不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这其中都有哪些因素呢?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如项羽的巨鹿之战,曹操的官渡之战等等,当然要说典型,淝水之战绝对是特征最为明显的一战。淝水之战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向东晋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前秦派出了八十万大军,然后结果却被东晋的八万大军击溃,可以说非常具有传奇性了。
兵力相差十倍之多,这不是战略布局可以随意改变的劣势。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计谋都是没用的。其实这其中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从很多史料上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苻融带了三十多万兵马,而苻坚带了不足一万的骑兵。加起来也就不足四十万,在算是一部分兵力去了荆州和期间的损耗,淝水交战时实际大概二十万左右。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很有可能是在人马的差距上夸张了,以渲染其中的传奇性。
虽然所谓的八十万大军可能是夸张了,但即便只有二十万,正常来说还有具有极其大的优势的,至少会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支“大军”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支不蹲的组成可以说很复杂,是多个势力的集合体,甚至有各部分人之间以前还是敌人,甚至还有语言不通的势力,他们的暂时团结只是畏惧前秦的统治而已。可以说,虽然这是二十万大军,但是是一支人心不齐的杂牌军,这让军力大打折扣。
开战之时,光是指挥调度这些就非常困难了,在加上语言和交流上的障碍,一个简单的后撤指令就变成了溃散,再加上这里面还有晋军的奸细,大喊着失败了,这让本来就混乱的前秦兵马更加慌乱,这种情况下,将领的指挥只会更加困难,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就这样的迎来了结局。从这我们也可以发现,有的时候,兵多不一定是好事,有的时候可能是累赘,这可能也是历史上会出现如此多的以少胜多战例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