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能逆袭成功?他身上有哪些特质呢?

三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其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的关羽,仁义的刘备,狡诈的曹操,都是民间熟悉的脸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正因此,基于三国历史成书的《三国演义》,在民间的热度非常广,衍生出来的戏剧、电视剧、电影、游戏类型众多。

其中,《三国演义》的讨论最为热烈,因为演义既有史实托底,又有小说的虚构,千百年来令无数读者痴迷。

历史作者刘勃对此有一个观点:《演义》提供了简单化的世界,让英雄的成功和失败都成了道德和性格原因,这是小说成功的地方。

小说不关心复杂的规律,符合大众的经验。毕竟,大多数人不太关心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相反,身边的人一点善意或者恶意,都会给他带来直接的影响。小说人物的实现过程,其实是读者心中的梦想。

个人战略

书里说到,小说把刘备的“仁”打造成中国道德里的最高境界,突出了“示弱、共情和不争”三个特质,这个描述确切说中了小说的本质。

其实很多读者忽略了一点,就是刘备的外貌和气质。汉末到魏晋时期,中国上流社会跟今天的饭圈文化一样,也是看颜值的。当时重要的人才选拔标准,容貌和性情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三国著名学者刘勋写的《人物志》里,指出人的性格,从外貌上就能判断出来。历史学者黎东方的《细说三国》里,也说到刘备这种双手过膝的人才,在当时是富贵相。

正史记载,刘备从小就有超高的人气,在宗族里被长辈看好,大人们看到他都很喜欢。刘备的性格随和,会跟人沟通,在年轻人里很有人格魅力。

刘备能够成功的第一个基础,就是将自己的底牌发挥到最大作用。刘备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给自己定的战略就是处事跟曹操反着做。因为他们两个都是枭雄,都不安于现状。

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按着曹操的路数去做,利益和地盘都被曹操先争取了,刘备只有跟曹操反着做,才有出头的机会。

曹操有一项重大的历史罪行,就是打徐州的时候屠城,这件事在正史和演义都被指出来了,诸葛亮也是因此才举家躲避到南阳。

相比之下,刘备前期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书写的事情,但没有干过屠城之事,对待手下和百姓也比曹操宽厚。刘备的人后,是他的最佳选择,曹操失去的人心他能去填补。

刘备早期不断陷入窘境和危机时,能做到不为短期利益而动摇,把形象坚持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团结和跳槽

刘备成功的第二条基础,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那些跟曹操不兼容的力量。

这些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出于政治力量,而是发现曹操那边去了也没什么机会。比如诸葛亮,去曹操那边只能当个边缘的谋士,在刘备这边就可以当CEO。

刘备有一项很大的本事,可以把人长期维持在自己身边。他的队伍经常被打散,关羽被曹操劝降过,赵云为了救阿斗差点命搭在长坂坡,最后都历经千辛回到刘备团队。

为什么大家愿意跟着刘备?因为刘备礼贤下士,和手下弟兄们关系很好,大家愿意跟着刘备混。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二三流的名士,像简雍、糜芳等人,都是在早期帮助刘备。到了荆州,又有马良、马谡等人加入支持,益州时期还有黄权、法正等人辅助。所以,刘备当时的政治声望也是很高的。

刘备成功的第三条基础,是会在政治上及时转向。都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刘备在三国时代更是跳槽大师,他跟过的诸侯不少,但是都跟不久,而且即便离开也没有给他带来名誉上的损失。

三国时代对忠诚的要求并不像大一统时期那么高,这种复杂的形势也不存在绝对的盟友或敌人。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转身,是一套技术。

吕布就不行,他是一位单纯的武将,政治上觉悟很差,每次跳槽都搞得很血腥,水平很低。

刘备就不一样了,他投靠陶潜时,陶潜让他驻扎在小沛帮自己抵御曹操的进攻。刘备也不傻,立刻倒向跟陶潜有过节的袁绍势力,他上表推荐袁绍的儿子袁谭当官,刘备当时是豫州牧,有这个权力。

刘备这么一手,自然而然跟袁绍联系起来,曹操也不敢对刘备下手,陶潜还当面夸刘备做得对。

三国时代的精彩,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大师级操作,直到最后剩下的玩家都是大师,不怎么犯错,对峙的时期就特别长。几十年的波涛汹涌,英雄们相互激发,造就了一个精彩绝伦的三国盛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