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描写春节的诗作,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今春的新桃换了旧符,剪刀被封进抽屉的最深层,门外街巷的烟火气有了游子思乡情绪,红灯笼换掉树梢的彩灯。人间的年才真正来了。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后一路演变,成为人们团圆一个最正式的理由。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经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这期间,游子归乡,阖家团圆,盼着新春愿景,一年的尘埃都被路途卸载。
关于春节最著名的诗篇,要属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熙宁元年的新年,王安石想起变法伊始的新气象,同新桃换旧符的春节一般欣欣向荣。不禁作下此诗,为政治,也为这一场岁序佳节慨叹不已。
新年于市井喧嚣,于田间巷陌也是一番风景。终身不仕的田园诗人孟浩然,隐居山野之间,将元日书就得更加野趣盎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夜的寒冷似乎还没有褪去,今朝起来就是一番和煦的春日风景。孟浩然自没有官场的忧虑,每日思索的只是农事的更迭。白日同农夫一同劳动,傍晚带着荷锄归去。家人闲坐,灯火阙然可亲。
春节团圆之日,总带着对于未来的期许与畅想。毛滂的贺岁词中,春寒未退,可即将到来的春天似乎已在眼前: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岁,井悬着冻酒,柳条悄悄苗条起了身姿。佳人歌女劝酒不过了了,词人所惊艳的,是早春物候的清新。仿佛重逢故旧,谁知又是一场新景。
古人对于春节有着严格的习俗。死、伤字眼自是不能说;剪刀也在一年之中有了短暂的休憩;杯盘碟盏此时都金贵了起来,一个破碎都是对春节的不敬。查慎行耳濡目染,对于这些习俗,更是根深蒂固在了诗文之中: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因着剪刀的休憩,新春前夕,女子总是格外忙碌。将正月里的针线活全部堆积在年前,喜悦里,也带着紧张感。
相比查慎行的细致入微,叶颙的《己酉新正》则大气磅礴了许多。天地风霜都是过客,乾坤日月不过寥寥。旧山河碰上新岁月,不知是对来年多么的期许: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或许是在春节一场觥筹交错后,诗人举杯对月,看着宴上喧嚣风光,不禁诗兴大发,就笔写下,对新春的贺礼。
或许这是一年之中最欢喜的日子,所有的曾经沧海,所有的唯泪千行,都可以被那一声爆竹打碎。叶燮的诗篇里,迎春时分,喜乐融融: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到了袁宏道的春节,欢喜的气氛更是踏上了节拍: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所有事物堆积在一处,都带着喜悦的痕迹。这就是国人对于春节的感情。“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春江水暖,总是柳先人一步传达讯息。春节如此,春节之后明媚的三春更是欣欣向荣。
旧年离别时,沾染了太多风雪。人们或许怅惘,或许遗憾,可随着春节烟花的那一声惊响,所有缺憾都化成了新年的期盼。世人惯会安慰自己,新年是开始,亦是重生。